摘 要:目前,法学类专业课程设置单一化,许多高校通过增设心理学课程对现存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创新,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对融合教学认识不够深入,实践教学未能体现其价值和功能、应用转化效果差等问题。文章针对法学类专业心理学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如何将心理学课程和法学教育融合以培养复合型法律人才,提出了法学教育和心理学课程多维整合的方案,为法学类专业的课程改革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法
摘 要:新时代,地方高校已对法学专业专创融合建设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形成了广泛共识。文章在分析已有文献和进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法学专业专创融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法学专业专创融合的优化路径,即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深挖法学专业课程中的创新思维、强化法学专业专创融合示范课程的引领作用,以及根据专业特色凝练法学专业专创融合的亮点与特色。 关键词:法学专业;专创融合;创新思维;创业意识
摘 要: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以下简称“集成电路专业”)是新工科背景下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集成电路专业人才培养必须紧密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尤其要顺应当前国内外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形势对专业产教融合提出的新要求。在新工科背景下,文章以黑龙江大学为例,探索构建以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集创赛”)为主线的课赛融通体系,突出课赛一体化特色教学,建立大赛学分认定机
摘 要:课程思政是当前本科教学中的痛点和难点。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是教书与育人的辩证统一,是实现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目标的助推器和催化剂。文章以南昌大学数学系的专业核心课程“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教学实践为例,探讨如何融合课程思政和深度学习构建教学体系,实现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课程;课程思政;深度学习;智能技术 中图
摘 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的主要方式,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为中国式现代化凝聚人心共识、奠定精神基础。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大学生夯实“四个自信”、增强斗争精神、激发奋斗气魄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相适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科技支撑、推进协同治理,以及遵循守正创新,以此构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新的时代背景,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旨原则、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实践路径等作出了系统阐述,形成了一套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系统性、前瞻性和科学性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论述,传承和赓续了马克思青年教育思想理论,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青年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对于培育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理论指导
摘 要:文章采用案例爬犁与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将新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改革模式划分为学理型改革、协同型改革和应用型改革3种模式,并据此分析不同研究生群体的思政课供给逻辑。其中,学理型改革以思政课的学理内容为改革核心,协同型改革以思政课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协同发展为改革重心,应用型改革以将思政课融入学校长远建设发展为改革方向。三者各有侧重且互有呼应,构成了当前研究生“大
摘 要:建构主义理论是一种新型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的能动性、知识的生成性和学习目标的高阶性,在构建“大思政课”格局,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好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从根本上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学情缺乏针对性、教学资源应用不到位、学生能动性发挥不足等问题,文章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从引入诊断性评价、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构建
摘 要:为解决传统核工程教育中存在的核安全文化教育不足、能力训练不够、学生难以快速适应核电“引进、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发展”等问题,哈尔滨工程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突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提出了“国际化—开放式—研究型—高水平”的发展路径,构建了“一核四翼”核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并从课程体系、实践平台、师资队伍、创新训练4方面进行创新与实践,重构一流课程体系、建设一流实验平台和开放实践
摘 要:机器人工程是典型的新工科专业,具有鲜明的多学科交叉特点,更加强调学生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基于这一特点,文章首先构建了梧州学院机器人工程专业实践创新一体化培养体系,其次以水下机器人实训项目为例,详细阐述实训平台选择、实训内容由“学练”到“创新”的递进式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并系统设计了学生在对应阶段应完成的项目内容,最后明确了通过该模式应达成的培养目标。实践表明,该模式提升了学生的
摘 要:新闻传播学专业担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新闻把关、舆论引导人才的重要职责。新媒体时代,国内国际舆论形势更加纷繁复杂,因此,新闻传播学专业要回应时代和社会需求,把握“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创新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文章以课程建设、实践育人、思政融入为基本立足点,明确创新型人才培养理念,构建协同育人培养体系,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一带一路”;新闻传播学
摘 要:应用型高校开展职业本科教育是大势所趋。文章以“现代煤化工工艺学”课程为例,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探索,提出了以职业需求为导向模块化设置课程内容、建设面向实际生产的实践化“双师型”教学团队、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及创建PBL(Problem-Based Learning,问题式学习)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多样化教学模式等改革措施。这些改革措施使课程更贴近生产实际需要,实现了从
摘 要:“翻转式”互动教学是指从以教师讲授为主转变为以研究生演讲为主,辅之以教师的总结、点评、答疑,属于互动式教学的一种。基于哲学维度的“翻转式”互动教学依据哲学对人的本体论规定,旨在培养研究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实施过程是以选择、演讲、评价的方式进行,分别对应“思考、准备、领悟”3个阶段。文章以黑龙江大学中国哲学专业2022届研究生班的“中国哲学史方法论”课程为例,对“翻转式”互动教学进
摘 要:案例教学是推动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手段。文章以“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课程作为切入点,在与学科前沿紧密结合的基础上,进行了课程案例库的建构与内容设计,通过在教学环节中复现实际的工程情境,促进研究生对具体问题进行主动思考和深入分析,进而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充分融合。实施效果调查显示,案例教学有利于拓宽研究生的科研视野,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关键词:“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
摘 要:文章介绍了在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研究生化学实验室安全培训工作的实践。在确定实验室安全培训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目标的基础上,选取恰当的培训内容反向设计培训途径,基于目标—途径—内容的相互关系构建了研究生化学实验室安全培训机制。同时,将实验室安全理论知识宣讲与安全技能实践培训相结合,将化学热力学基本原理应用于实验室事故案例分析,将化
摘 要:针对“海商法”课程教学存在的模式和手段单一、案例教学枯燥、考核导向模糊、无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性等问题,文章在分析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基于X星平台及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对理论和案例分析采用不同的教学设计,开展基于TBL(Team-Based Learning,团队教学法)和翻转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实践结果表明,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得到很
摘 要:“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专业学生最早学习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旨在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表达的制图知识和绘图技能。当前,“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存在课程内容固化、教学方法陈旧、实践环节薄弱、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文章基于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从课程体系建设、思政元素融入、信息化技术应用、教学方法创新和考核模式改革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改革措施和实施路径。在教学过程中,以“机械制图”课程目标为中心,采用“一讲、两
摘 要:“材料表面与界面”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培养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复合型科技人才而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文章结合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和新材料产业发展需求,从校企合作、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模式创新、考核评价方式4个方面提出教学改革对策,达成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又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目标。同时,将基础知识与产业科技发展有机融合,重塑课程创新实践内涵和价值导
摘 要: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文章针对当前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综合实践”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设计了基于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反向设计的“综合实践”课程新的多层次、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机制,构建了具有科学性、全面性、有效性的课程目标、内涵观测点、全方位教学过程、课程考核方法及评价标准。通过统计分析计算得出目标达成度,以准确评估学生是否
摘 要: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战场。“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内容多、难度大、变化快、实践性强、职业判断性强,而传统课堂教学培养的会计人才已无法满足新时代的需求。文章基于BOPPPS教学模式,全面设计了“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探究式课堂教学改革,并进行了实践应用。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培养更加适宜时代发展的会计人才提供了思路
摘 要:在对外俄语教学中,“俄罗斯文学”课程作为重要的教育渠道之一,其教学效果和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语言能力水平和文化审美素养提升。文章从反拨效应的角度出发,探讨“俄罗斯文学”课程在对外俄语教学中的作用和影响,通过对“俄罗斯文学”课程内容及其在对外俄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情况的深入分析,详细研究该课程对学生俄语语言能力、综合文化素养及语言教学质量的积极反拨作用,并提出“俄罗斯文学”课程建设的改进策
摘 要:文章通过一节课的教学实践微观展示了专业课课程思政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地落实,具体呈现了思政目标如何紧密依托教学内容,教学中教师如何挖掘思政元素及精心选择典型案例,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并由此得出结论,即思政目标的有效确立基于教师对专业课育人价值的深入思考。教师精神层面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理论层面的思政育人理论素养、专业知识层面的知识素养,以及实践层面的教学育人能力等的综合是专
摘 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语言类课程教学中融入文化教育可谓相得益彰。巴蜀文化融入“现代汉语”课程思政教学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有利于推动巴蜀文化的传承。然而,教师自身巴蜀文化素养不足、学生对巴蜀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的缺乏及“现代汉语”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局限性是当前巴蜀文化融入“现代汉语”课程思政教学面临的主要难题。基于此,文章从教与学的角度入手,提出巴蜀文化融入“现代汉语”课程
摘 要:社会工作诞生的思想渊源、时代背景及其特殊的专业价值理念决定了其与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的天然契合性。文章基于对H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以下简称“社工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研究,发现其在教师课程思政探索行动力激发、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内容嵌合、第二课堂思政育人成效发挥、课程思政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等方面仍面临有待克服的深层困境。基于“产科教”一体化的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多元信息分析的课程
摘 要:课程思政是一种倡导成人与成才同向同行的教学新模式,以达到人才培养和品行培育并进的教学效果。根据对广西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11个专业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可以发现,经管类专业学生普遍认识到了课程思政在培养综合素质和个人品格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大多数学生认同了专业学习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的教学模式,并且乐于接受探索意识、爱国情怀、严谨学术等多元思政元素和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多
摘 要: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为实现培养德才兼备的法学人才这一目标,法学专业除了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进行专业教育外,还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法理学以法的原理为研究对象,是法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法理学”课程蕴含丰富的思政资源,深入挖掘课程的思政资源,并在教学中将法学理论知识与思政元素相结合,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法学的一般理论,还能在引导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