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数字支教作为创新的乡村教育振兴方式,已经成为推动我国乡村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为实现数字支教赋能乡村教育振兴,需要充分挖掘数字支教的潜力。首先需要明确数字支教的内涵,认识到数字支教能推动乡村教育振兴与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相结合,需要乡村学校、高校与企业共同参与,涵盖教师、学生和管理者等参与主体。数字支教展现出聚焦师生数字素养、应用数字技术、打造数字课程和开展数字治理的运行模式。然而,当前数
[摘 要]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强调要突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而明晰实施过程中评价主体的偏好对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效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文章基于行为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将行为决策理论和偏好的微观结构引入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效果的研究。利用北京市九个区4292名初中和高一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并结合中介效应分析,探索评价主体的偏好如何影响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效果。研究发
[摘 要] 教育焦虑是教育主体因教育不确定性所产生的担忧、紧张、不安等情绪,过度教育焦虑已成为当前教育的普遍病症,不仅损害教育主体的身心健康,还扰乱正常的教育秩序,甚至导致教育生态的整体恶化。教育焦虑现象的复杂性呼唤研究者从学理层面确证其存在的正当性,从而为行动改善提供依据。合理性理论旨在追问人类实践何以可能,始终以人的需要为根本尺度,在批判不合理的实践基础上建构合理化的发展路径,为审视过度教育焦
[摘 要] 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教学做支撑。时代新人培育需要、教学系统内部要素的发展变化以及教学实践自身的“求善”需求,是教学从既有状态走向高质量的发生动力。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教学发展历程,国家层面以政策引导教学发展、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支持教学发展、实践探索形成丰富教学发展案例,均是当下建构高质量教学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综合分析高质量教学建构的发生动力与历史经验,教师作为高质量教学建构根本推进
[摘 要] 数智时代,社会的加速及技术的变革推动教育领域的革新,同时催生出教师的时间困境。数智时代教师的时间困境主要表现为时间制度的异化、时间意义的丧失和时间文化的扭曲三个层面。究其缘由,从社会、时间与个体三维层面出发,加速趋向的时代诊断、不断转化的时间向度,以及竞速式的时间取向共同生发出教师的时间困境。故从制度保障、意义重建、文化回归对应寻回失落的时间自主权、根植于主体的生命共鸣、重塑“质”的时
[摘 要]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大学教师悠闲自在、轻松自由。然而,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他们的学术工作正面临时间困境:工作时间长,导致身心疲惫;时间碎片化,剥夺时间自由;时间效率低,造成学术平庸;时间加速度,有悖学术规律。其生成机理在于科技发展促使教师时间节奏加快,高校优绩主义推动教师时间加速,教师竞速逻辑导致时间功利化。对此,需要赋能科学技术,提高时间使用效率;完善评价制度,遵循学术时间规律;消
[摘 要]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教育局长专业化对于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乃至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都具有重要意义。教育局长专业化是教育局长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探索和理论学习自觉,成为一名具有良好专业素养的教育治理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教育局长专业治理在于“国家需要—理念需要—县域需要”的内在有机统一,具体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政策、引领带动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和组织推进县域教育治理现代化。然而,教育局长专业发展
[摘 要]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诸多政策文件,明确了卓越乡村教师本土化培养的方向。卓越乡村教师本土化培养有其不同于一般教师培养的内涵:培养主体由全域化走向本土化、培养目标由一般化走向卓越化、培养内容由同质化走向专门化、培养方式由普适化走向在地化。卓越乡村教师本土化培养应有的学理逻辑:乡村文化本土化的属性使然、乡村教师乡土文化传承的使命使然、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使然。基于乡土文化认同与乡土文化回应
[摘 要] 推进学前融合教育是我国融合教育发展的最新举措之一。为使学前融合教育真正落地并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普通幼儿对特殊幼儿的接纳态度十分必要。文章通过自编想象群际接触训练方案,采取等组实验设计,对66名大班幼儿进行想象群际接触训练,探讨对普通幼儿进行想象群际接触训练能否改善他们对特殊幼儿的接纳态度。结果发现:想象群际接触训练能显著提高普通幼儿对特殊幼儿的情感和行为倾向接纳,而对客观现实行为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