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该文探讨雨课堂混合式教学对留学生生理学教学有何影响。选取新疆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临床医学2016-1班、临床医学2016-2班作为对照组,国际教育学院临床医学2018-1班、2018-2班作为实验组,并对实验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实验组学生期末考试及格人数、平均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雨课堂在分析问题、语言表达能力、启迪思维等方面比较有优势。学生对该课程及授课教师的整体评价
摘 要:我国传统的高校教学模式迎来新的挑战与机遇,尤其是高校的留学生教学工作。该文针对传统留学生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模式的改变,提出留学生房屋建筑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从讲义的编制、线上线下教学内容的分配、教学模式的优化及改革考核方式等方面,探讨线上线下动态交互的创新混合教学模式,使留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良好培养。研究成果可为高校留学生线上线下混
摘 要: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材料科学、成形工艺与自动控制技术的综合与交叉,是材料、机械、控制和计算机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也是典型的工程应用型专业。陕西理工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拥有40余年办学历史,经过长期建设,成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伴随专业的发展,实验室建设也取得一定成效。当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存在实验教学理念落后、形式单一、实际工程受限、理论及方法研究不足等问题,基于新时
摘 要:地下的原油运移和聚集成藏是石油高校的核心教学内容。由于单纯理论授课和缺少实物模型模拟实验,导致学生对石油在地下的运移机理和聚集模式认识模糊,因此需要借助高科技手段进行尝试和探索。作者利用3D打印技术完成教材中的经典石油运聚模式,以差异聚集模型、断层运移模型和盖层封闭模型为例,注入油气观察实验过程和分析原油运聚模式,阐述3D打印技术与石油专业实验教学的交叉融合。经实践证明,该研究可以为石油
摘 要:在国家“双一流”战略背景下,学科建设在着力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难题、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关键性作用。同时,中外合作办学在引进海外优质学术资源、提升全球影响力等方面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该文探析地方高校学科建设与中外合作办学之间的相互外部性影响,基于实例研究提出学科导向、优势集聚和资源交换三大融合发展机制,并揭示学科建设向世界一流延伸和中外合作办学向高层次学术水平延伸两大融合发展路
摘 要:该文探索行业性高校物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新途径,通过学科交叉、理工融合,从培养目标、导师团队、课程教学、实践平台和科研创新等方面强化物理与能源学科的深度融合,形成具有能源特色、多维协同的物理学研究生一流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每个维度既各成一体又协同作用,与研究生的专业培养进程有机结合,探索“分段提升”的研究生创新素质全程培养模式,取得丰硕成果。 关键词:物理学;学科交叉;能源特色;培养体
摘 要:劳动教育是新时期高等教育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农林高校重构人才培养体系的必然路径。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探索劳动教育实施路径,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成为众多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该文以“三夏”劳动实践省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为例,围绕课程教学模式、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课程评价和保障体系等方面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实践课程体系,不断强化劳动教育育人成效,以期为农林院校劳动教育提
摘 要:南宁师范大学抓牢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适应新时代国家战略和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以建设一流本科专业为目标,持续对地理科学类专业进行改造升级。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从专业定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师资团队和实践平台等方面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科交融、科教融合、产学融合为途径,搭建多目标多主体的协同育人平台,强化实践育人,全方位、全过程推进课程思政,实现各项育人工作的有机衔接、协同协作、互联
摘 要:电化学原理及应用作为一门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主干课程,必须以新工科建设思维去培养适应于行业需求的人才。该文从如何使学生面向行业发展、如何缩小学业水平差距、如何发挥评学的激励作用等问题出发,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实现“有效内容、有效学习、有效评学”的目标,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提供支撑。 关键词:电化学原理及应用;教学创新;递进式任务;差异性;教学内容
摘 要:围绕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高素质、专业化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结合军校着重培养学生忠诚使命、爱国情怀、科学思维和岗位任职等能力素质的特点,该文从专业课课程整体出发,探索构建军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思政体系,实现思政元素由点到面、思政路线由齐头并进到有序递进、思政模式由单打独斗到协同统一的转变。重点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三门基础专业课为例,提炼科学思维培养的典
摘 要: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载体,切入“碳达峰碳中和”与电化学的关联点,实现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自然融合。结合电催化还原CO2的科研前沿,引导学生分析电化学还原CO2的原理、特征、反应效率及面临的挑战;从课程内容的拓展及与思政元素的融合等方面阐述融合教育的实施方案。以团队合作学习的方式及通过课后阅读文献、写报告、课堂展示的形式对文献报道体系的产物选择性
摘 要:工程水文与水利计算课程是水利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该文针对工程水文与水利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围绕新工科背景下新经济、新产业以及水利事业发展新形势的需求,以“四个面向”为导向,以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为目标,工程水文与水利计算课程建设需有机融合课程思政、注重创新创造能力培养、倡导多元教学方式、强化理论与实践并重,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有效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 关键词:新工科;工程
摘 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是课程实战化改革创新的根本遵循和方向。针对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存在聚焦实战不够、“军味战味不足”等问题,按照“以战领教、为战教战”要求,以培养学员体系作战思维和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突出实战化、基础性、创新性和探索性,在剖析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三个方面,提出对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进行实战化改革创新的办
摘 要:为厘清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因素,该研究从社会网络关系的视角出发,挖掘其对创业意向影响的内部作用机制。该研究在社交网络、个体特征和创业意向之间建立一个理论模型,并通过问卷法对615名大学生进行实证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短期创业经历对其创业意向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创业竞赛的参与和获奖情况对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则并未产生显著影响。个体社会网络对大学生的创业意向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具体而言,社会
摘 要:在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改革的过程中,更有效地培养创新型拔尖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进行个性化人才培养。广东医科大学信息工程系以本科导师制为基础,通过选拔部分优秀学生开设卓越工程创新班,展开创新型高素质个性化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从教学阶段安排、“三导师”队伍建设、学生学籍管理和教学体系设计等方面,提出具有医学信息学特色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表明该模式实施后学生的学风改善,参与科研比例和竞赛获
摘 要:为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的需求,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提出更高要求。该研究结合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发展现状,将创新创业教育和机械工程教育相结合,围绕毕业达成度,完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强化树人强基培养,通融并举,突出创新训练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工农结合,全方位、个性化、多元培养路径,实现时空融合、知行耦合、师生多维互动新范式,全面提升地方高等农业院校人才的专业技能和社会适
摘 要:人工智能正成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为创新创业教育变革提供历史性机遇。推动二者深度融合,形成协同发展的良性生态,对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在梳理分析二者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基础上,剖析高校在体制机制、资源配置、创新生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短板,提出顶层设计、改革体系、创新机制等一系列推进路径。这为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引领未来的创
摘 要:在课程思政全面推进的背景下,教材建设在教育改革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围绕教材立德树人的指向,该文对新时代教学目标和教材建设的内涵展开分析,首先提出英语教材中融入中华文化的必要性。之后,针对“融入什么”和“怎么融入”两个问题,对中华文化的内容和如何避免中华文化融入与英语教学“两张皮”展开讨论。最后,该文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详细展现如何在《阅读教程》里融入并呈现中华文化。在论述的基础上,该文提
摘 要:该文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20—2022年本科毕业论文为研究对象,应用多元回归模型以及条件Logist模型,分析指导教师素质能力与过程管理对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指导教师重视程度对论文质量有显著影响;指导教师对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影响路径可以分为选题来源、选题创新性、数据处理、工作量和文献阅读五个方面,其重视程度对选题创新性、数据处理、工作量和文献阅读均有显著的正向影
摘 要:该文通过问卷调查与个案访谈的方式,测量不同专业大学生在不同阶段对大学基本规则重构的特征并进一步探究其内在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学过渡教育应贯穿整个培养体系,在大学的不同阶段需发挥不同的作用。在大一的信息采集期,应主要为学生灌输正确的大学认知与大学基本规则;在大二的加工期,应主要帮助学生正确、快速重构大学基本规则,重点在大学学习基本规则的重构;在大三的成型期,应主要引导学生维持正确的认
摘 要:硕士研究生作为国家培养的高层次人才,具有知识层次高和专业性强等就业特点。构建合理的硕士研究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推动硕士研究生就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通过扎根理论方法,确定就业率、薪资水平、就业结构、发展空间、工作条件和社会认可度等维度的6个一级指标和16个二级指标。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熵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形成科学的硕士研究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从高校、硕
摘 要:结合超星学习通平台,基于目标问题导向式教学分别在专业课程的课前、课中和课后设置由易到难、逐层递进的“目标问题”,该文根据学生在解决目标问题过程中的反馈,优化并实时调整教学设计,形成目标任务进阶式、教学过程动态化的基于目标问题导向的动态进阶式教学模式。以岩石力学课程井壁失稳为例对该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为高等学校理工科专业课“金课”建设提供一种可行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目标问题导向;动
摘 要:跨专业选修课是高校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推动着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和综合素养的形成。该文以河南农业大学涉农专业农业经济学课程为例,分析当前开设跨专业选修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策略建议。研究发现,在涉农专业开设的农业经济学课程中,存在着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教学内容覆盖面不广、部分内容过于艰深、现有教学内容时代性不足和教学方法略显陈旧等问题;教师应当从重视讲好第一课、完善教学内容体
摘 要:该文利用当前“互联网+教育”给混合式教学赋予的新内涵,以“强化论和改进论”观点,基于精心打造的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钻井与完井工程MOOC视频,开展数据驱动的钻井与完井工程混合教学模式探索,构建在线混合式教学资源、基于优秀授课团队的教学小班、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文化、基于学情数据的督学和持续改进机制、基于互联网动态监管的考核指标及机制,形成一套基于数据驱动及互联网动态监管的“线上+线下”的混
摘 要:案例教学是算法系列课程行之有效的一种教学方式,有效的教学案例是案例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标志。针对教学案例选取不具代表性、案例分析不到位等问题,该文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该方案从复杂工程问题与教学案例之间的关系入手,围绕如何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组织教学过程,形成“选择案例、分析案例、形成解题思路、撰写算法、编写程序、运行程序、验证案例”的案例教学过程,提出案例选择等7个原则,以及基于枚举法的教学案
摘 要: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存在问题,该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上进行全面改革,基于Uclass智慧教学平台,以实际问题牵引教学内容,以教学数据驱动教学精进,以融合式课堂为教学模式,实现线上导学与线下研讨的有机融合,解决传统课堂参与广度不足、深度不够、学习评价单一和教学数据匮乏等问题,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大幅提高,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智慧教学;混合式教学;问题导向;
摘 要:高校培养的研究生人才应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面向目前研究生专业基础知识不夯实、科研创新能力不足的现状,该文以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提出科研能力提升和研究生课程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模式,从教改意义、必要性、实现路径、效果分析四个方面提出以数据驱动建模及科学计算研究生课程为例的课程改革意见和建议,以期为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重要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科研能力提升;研究生
摘 要:目前,高校的音乐教育专业依然存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人才需求接轨不够紧密,精准对接学生就业岗位的职业属性不明显;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不够完善,与社会、市场需求衔接不够紧密;音乐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形式化比较严重;音乐教育专业评价体系较滞后,不能较好适应音乐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等问题。该文依据《关于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立足所在学校音乐教育全面育人实践,秉承OB
摘 要:随着新工科建设的推进,发酵工程作为生物工程、食品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面临着教学改革的迫切需求。该文基于新工科人才培养的理念和思维,分析发酵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以新工科人才培养为导向构建适应新时代需求的立体化教学体系,并给出实践教学改革具体思路和实施策略。 关键词:新工科;发酵工程;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立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摘 要:通识教育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根据课程类别,社科类通识教育课可分为通识教育必修课和通识教育选修课两类;根据授课方式,可分为课堂通识教育课和实践通识教育课两类。社科类通识教育课具有人文性、趣味性、非专业性和多元包容性等特征。当前,社科类通识教育课在教学过程中存在通识意识不强、课程形式与内容较为单一、课程设置系统性不够、课程缺乏个性化和实践类课程偏少等问题。应引导学
摘 要:旅游目的地管理课程是教育部《旅游管理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规定的4门核心课程之一。因此,该课程的课程建设至关重要。从学生角度进行课堂教学满意度调查和评价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一种体现。该文以旅游目的地管理课程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旅游管理大类专业学生对该课程的满意度,并运用SPSS25.0进行问卷数据的统计分析,探讨与学生满意度有关的课程内容、教师教学等因素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挖掘学生
摘 要:随着过程工业向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和安全化的转型升级,行业、产业变化快及职业要求高与学生起点低的矛盾日益显著。为此,课程团队围绕新工科建设理念,根据课程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建设要求,以“理论实、实践强、技术新、工程用”等能力产出为培养目标,通过重构教学内容,打造具有工程实践背景的先导性、拓展性学习资源,搭建六阶递进式教学模式;借助项目驱动提升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度与学习兴趣,以智慧教
摘 要:在国家大力推动“智能建造”的背景下,全国许多院校申请成立智能建造专业或开设智能建造实验班,但是目前我国的智能建造人才培养还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适合各类院校的模式和经验。作为地方高校,能够申请成立智能建造专业的院校很有限,为满足国家现代化建设需求,许多地方高校选择成立智能建造实验班。华北理工大学在2020年成立实验班,根据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依托校企深度合作,经过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一种培养
摘 要:产教融合即指产业体系与教育体系的融合,主体已由单一的职业院校延伸至包括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内的职业型与应用型高校;主要涉及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融合、专业标准与职业标准相融合、教学资源与产业资源相融合,以及教育改革机制与产业发展机制相融合四个维度。产教融合背景下,尝试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成为应然之举。校企双方可以协同树立“双元制”教学理念,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具体教学工作,构建课程体系,开展
摘 要: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数字化转型和产业升级需要,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着力构建和优化由产、教、学、研、创五环节组成的协同育人体系。产业需求是人才培养之源,面向产业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根本导向;教育教学是人才培养之基,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自主学习是人才培养之魂,个性化发展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价值指向;科学研究是人才成长之翼,探索新知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坚实根基;创新创业是人才
摘 要:电力电子技术是电气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该文紧密围绕该专业课程知识点,深度挖掘以国际视野及大国工匠为中心的课程思政元素,构建阶梯式、辐射式、多元归一式、时间轴式和三步问题法“五位一体”的课程思政方法,形成递进式、立体化的课程思政模式,促进专业课程和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实现一流课程建设与课程思政建设相结合,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递进式教学;立体化模式;电力电子技术;课
摘 要:为满足大学生对海洋资源的兴趣和热情,服务于蓝色经济,对海洋资源概论公选课程进行思政设计与实践。海洋资源的保护和恢复是蓝色经济可持续发展之基石,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蓝色经济可持续发展之内核,技术提升和科技创新是蓝色经济可持续发展之引擎。在课程设计中围绕着蓝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需求,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与之对标,采用多案例教学突出海洋资源保护和恢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将多学科进行融合提高
摘 要:“以学生为中心,目标导向,持续改进”是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现的核心价值。为让教师在“以学生为中心”方面更具有可操作性,师生关系更加融洽,笔者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教学工作中,引入“款待”的概念,帮助教师调整好心态,能够更加松弛地开展本科教学,建立与学生的情感联系,为课程思政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从对学生的亲切款待出发,进行教学环节设计,可以帮助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创新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摘 要:先进制造技术是一门涉及多学科交叉的制造方向前沿专业课程,该文基于翻转课堂的模式可以打破传统“独角戏”教学课堂,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程的广度和深度。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平台构建课程模块,解决内容繁杂、学时紧张等教学难题,充分发挥教师的思政引领作用,将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爱国精神、工匠精神、钻研精神和思辨思维等思政元素润物无声地融入到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育中。通过教学改革与实践,取
摘 要: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是学生从“强理论”到“重实践”学习过程的重要转折,同时,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立德树人的新理念、教学改革的新思路。该文首先分析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思政的教学现状,表明思政教育改革的方向。其次,系统、全面分析教学内容思政元素的挖掘思路,并重点阐述融入思政元素的方式与方法。最后,分析各主要教学环节如何潜移默化、于无声处地融入思政教育。该文为探索模拟电子技术理论知识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
摘 要: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激励人们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深刻理解“三种精神”科学内涵及其逻辑关系的基础上,该文分析得出“三种精神”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在教育内容上具有相融性、在教育方式上具有互补性,并创新提出“课程重构、文化浸润、实践育人、数字赋能”的四维融入路径,从而实现“三种精神”对高职学生的文化熏陶和价值引
摘 要: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该文探讨如何通过做好信电类专业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及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形成信电类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体系。通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有意识、有意愿、有能力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教学名师,做到教师有榜样;通过培育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和发挥思政功能的示范课程,做到课程有示范;通过提炼可推广的课程思政教学优秀案例,做到专业有氛围;通过总结凝练一批信电类专业课程
摘 要:结合物理学专业建设特色和培养物理教学科研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育人要求,以理论力学课程为例,重点对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进行思考与探索。该文从理论力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方向与目标、内容供给、教学策略与评价以及典型案例展示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期望能为物理学专业其他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理论力学;立德树人;教学策略;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0
摘 要:针对现有研究生课程思政在全过程育人、导学思政在全方位育人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局限性,该文深入探索分析高校党支部教师身份的全面性及串联纽带的特殊性,提出以基层教师支部建设为发起点,全方位开展研究生思政教育的新模式。以教工党支部为核心,推动研究生教师、导师、教学团队、科研团队实施研究生教育教学、思政教育、学术指导和科研引路的育人方法。实践证明,将教师“党员+”身份的多重性作为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
摘 要:为适应新时代要求,加快建设海洋强国,需要我国涉海高校培养“既能顶天,又能立地”的海洋科学专业人才。应用海洋学是一门高校涉海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既涉及核心课程,又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在应用海洋学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元素,将价值观融入知识传授与能力培训之中,以促进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紧密联系,这是当前应用海洋学教学开展的重中之重。该文以应用海洋学课程为例,介绍应用海洋学课程专业教学与思政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