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思政课教师“六要”素养的有效提升是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事关为党育什么人、为国育什么才的大事,是国之大者。坚定政治信仰、厚植家国情怀、培育创新思维、开拓广阔视野、坚定慎独自律、塑造高尚人格既是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有效提升思政课教师“六要”素养的路径选择,也是新征程的时代所需。 关键词:教育数字化;思政课教师;“六要”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摘 要:探索数字技术在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应用是为了展示技术如何创新教学模式并提高教育质量。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数字技术为高校思政课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增强了高校思政课内容的精确性,打造了多元化的传播载体。但是将数字技术整合到高校思政课教学中也面临教师的技术能力、技术平台及组织环境等诸多困境。因此,亟须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数字素养,强化技术平台的服务支持,深化技教融合的供给侧改革,确保数
摘 要:图像叙事赋能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读图时代的必然选择:可视性的叙事方式拓展教学内容的生动性,隐喻性的叙事张力提升教学方式的具身性,互动性的叙事情境增强教学过程的渗透性。但在具体实践中,碎片化的感官体验消解了大学生理性思维的建构,娱乐化的“图像狂欢”冲击了大学生价值体系的塑造,片面化的图像资源遮蔽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为此,应该图文互补、价值引领、加强监管,实现图像叙事赋能大学生爱国主义
摘 要:辅导员是高校思政教育骨干力量,也是网络思政重要在场主体,合理运用智媒有助于增强教育话语权实效。在智媒时代,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话语表达呈现主流意识形态引导鲜明、话语内容符号迭代迅速、教育平台载体延展多样、网络语态表述贴近学生等多种特征,同时在话语内容、人媒关系及话语转化等维度也遇到阻力。文章在此基础上,从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与说理能力、提供精准支持和供给高质量网络文化内容、完善法规政
摘 要:继110所大学撤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各个培养单位的处境可谓冰火两重天,有的确实难以为继,但获得成功的也不在少数。对于保留下来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而言,交流互鉴是专业发展必由之路。文章系统总结头部培养单位切实提升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经验做法以期助力扭转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颓势,推动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关键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经验分享;华中科技大学
摘 要:在“双碳”背景下,高校相关学科人才培养正经历重大考验。文章以“双碳”重大战略高层次人才培养为指引,结合哈尔滨工业大学碳中和学科建设,立足高校党建和学科建设,分析打造“党建—育人—发展”人才教育体系的必要性、建设要点和基本内容,着重探讨解决主观能动性激发和人才靶向培养缺乏的基本问题,致力于探索构建新时代新党建引领高校碳中和学科高质量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具有碳中和特色的高校精品党建品牌,着
摘 要:高校二级院系管理存在碎片化的运作形式、复杂化的管理模式以及模糊化的权责分配等问题。高校要制定明确的政策,建立相应的管理团队,推崇开放包容的沟通文化,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提供个性化服务,鼓励师生参与管理,推动公共决策的贯彻执行。建立制度化的国家主导型结构,明确权责分配,组织合理架构,完善管理机制,将高校院系的管理职能进行分类管理、分级管理。通过放活和管好两方面措施来实现高校二级院系管理
摘 要:20世纪初期发轫于欧美大学的导师制被引入中国,成为当时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如何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模式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成为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文章在对高校导师制模式进行分类的基础上,系统地比较了全程导师制、多层次导师制和精英导师制三种导师制模式的逻辑架构、发展脉络以及应用实践与启示,为国内高校推进培养模式改革以及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支撑。 关键词:导师制;分类演进;逻
摘 要:生态文明建设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步骤,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有效实施生态文明教育成了必然选择。高校承担着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生态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因此,构建与学生核心素养匹配的生态文明教育教学体系变得至关重要。该体系的设计与构建围绕整体性、情境性、协同性、本土性四大原则,具有综合性和跨学科性、层次性和针对性、参与性和实践性三大特征,以教学目标为核心,分阶段设定教学目标和教学环节,并提
摘 要:混合式教学背景下,教学设计进行了调整和改变,课上课下都增加了合作学习,但是学生的保守课堂学习行为仍然存在。这些保守课堂学习背后存在三种心理因素:利他因子、价值因子和防御因子。根据这三种心理倾向,可把学生分为三种类型:价值防御、利他防御以及主动开放,其中价值防御和利他防御占比高达68%。这三种类型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和对混合式教学的接受程度没有明显区别,影响混合式教学接受程度的主要是学生
摘 要:人工智能类软件的迅猛发展已经悄然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范式造成了影响。高校学风建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冲击。文章主要从ChatGPT类人工智能软件的发展特点讨论其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冲击与挑战,并从政策制定、引导认知、过程监督的角度提出了高校学风建设的若干应对策略,以期为新时代高校培育优良学风,培育高质量拔尖创新人才提供借鉴。 关键词:ChatGPT;人工智能;高校学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摘 要:智慧教室是高校进行教育教学信息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教室建设是传统型高校转变成数字化高校的重要条件之一。文章探讨了近些年国内高校智慧教室发展的现状及特点,为加快建设数字化校园,实现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东北农业大学建设智慧教室,服务于高校教育教学,实现教育教学模式改变,创新实践教育教学,提升专业能力,为高校智慧教室、智慧校园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智慧教室;信息化改革;建设;教育教
摘 要:分类评价对增强科研成果评价的针对性、适切性和专业性具有极强的意义。文章以一所新建民办本科高校的科研成果评价制度为切入点,研究其在科研成果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标准、评价时间和评价主体等方面的问题,分别从代表作成果评价、分类评价指标体系、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中长期评价与短期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多主体共同参与评价等方面提出改革策略,以期为民办本科高校科研质量
摘 要:高校要实现新时代下“三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需要加强课程建设。文章聚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以把握行业能力为导向,培养学生工程师思维;引入“翻转课堂”和仿真实验平台,提升理论学习和实验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样化作业、实验设计、实践成果和有限开卷四位一体的考核机制,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对知识的把握;借助校企平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
摘 要:针对“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庞杂散乱、学生课堂参与度低、差异化教学和个性化学习不足等问题,可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拓宽学生自主学习渠道;应以学生为中心,引入合作学习法优化教学模式;注重与工程应用相结合,创新实验教学内容与环节;紧扣人才培养目标,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升学习效果,最终实现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高级工程
摘 要:“劳动关系管理”课程以现代劳动关系理论为依据,立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是一门兼具理论性与应用性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将“案例教学法”与“双师同堂”授课模式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两种教学方法的优势,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和理论知识的吸收内化,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打破传统理论与实务的隔阂,实现“1+1>
摘 要:学科建设引起的办学规律的变化,是高等教育办学规律形成与发展的基础。硕士授权高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必须从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以及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出发进行分析研判。学校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在于研究生、导师、学科学位点、体制机制四方面。“综合改革+追赶超越”模式是硕士授权高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路径的典型选择。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
摘 要:密码方向人才培养是近年来高校研究生培养的重难点,更是国家对高素质复合型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为此,教育部等五部门出台了《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支持高校建设示范性密码学院。文章分析了密码人才协同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学科交叉、科教产教双融合的密码方向硕士研究生一体化培养模式和举措,实证了密码人才协同培养对于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国家安全学交叉学科
摘 要:行业特色型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行业特色型高校面临着办学定位、学科建设、课程服务及服务面向等研究生培养方面的诸多问题。文章以光电类专业为切入点,阐述了中国计量大学这所以“计量、标准、质量和检验检疫”为办学特色的地方高校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抓住“老本行”的实践过程中所做出的探索及达到的效果。 关
摘 要:工程师的社会责任感既是工程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的合理期待。通过构建工科硕士研究生社会责任感发展模型,采用问卷调查和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某双一流工程师学院非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和全日制工学硕士研究生社会责任感发展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显示,非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对个人能力的认知”“负责任工程实践中的个人和职业社会责任感”及“成本—收益”方面的平均值均高于全日制工学硕士研究生的平均值。
摘 要:面对智能制造行业产业的技术革新,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成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而共生理论则为地方高校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提供新的实践视角,提出构建多元主体合作共存的“利益相关者”以达成价值共识,打造“一体化—互惠型”合作共建培养模式以实现协同共生,完善合作共享的培养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以强化内外联动,促进地方高校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
摘 要:要实现农林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提质增效,就必须围绕全员育人理念探索多主体相互配合的现实育人路径。基于研究生导师、课程教师、辅导员、党支部书记、研究生办公室秘书和校友六个育人主体构建的“六维联动”协同育人体系,对推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义重大。文章系统阐述了该体系的价值意蕴,解析了全员育人实施过程中的现实困境,从顶层设计、队伍建设、自我管理、文化氛围营造四个方面探索了农林高校研
摘 要:党建引领是有效应对学校治理发展挑战的重要举措,是由党的使命和责任所决定的,同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建引领学校治理创新提供了根本依据,使其成为学校治理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以党建引领促进学校治理创新能够确保学校治理方向坚定、实现学校治理协同共享、净化学校治理生态。而党建引领促进学校治理创新需要做好党建引领学校治理创新的顶层设计、加强学校党组织引领能力建设、凝聚多主体力量
摘 要:面对国内外“两个大局”,党中央做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大战略决策,这对加快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具有深远意义。加强研究生党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研究生这一重要参与主体能动性,推动“双一流”建设的必然要求。必须以辩证的态度把握政治属性和学术属性、主体权利和责任担当、硬性实力和软性力量几对关系,加强“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研究生党建工作与事业发
摘 要:高校学生党支部是党在高校全部学生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而创新党建模式是党支部永恒的课题。高校学生党支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极大地创新了党建模式,但常态化、长效化不足。文章通过优化组织构架、规范组织管理、持续创新实践、深化融合程度、加强监督检查等长效建设机制,确保高校学生党支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的科学、高效和可持续。 关键词:学生党支部;党建模式;融合;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