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外出听课了,看见工作群里发的外校的邀请函,就报名了,和同行们一起学习也是一种滋养。坐在济济一堂的教室里,心灵是跃动的。环顾四周,都是陌生的面孔,年轻人居多,眼神中流露着些许兴奋激动,又带着点好奇渴望,就像20年前那个青涩的我。 突然,一个声音在耳边响起:“您是南菁高中的吴琼霞老师吧?”我回头,一个洋溢着青春活力的女孩站在我身边。见我一脸的茫然,她忙解释说:“我是您的学生,04年您教过我的
摘要:“应激-易感”模型将生理、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相结合,探寻导致学生产生自杀意念的多重风险因素。基于“应激-易感”模型,青少年自杀意念的产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应激因素是外在风险因素,包括学习压力、父母严苛型教养方式等;个体易感性因素是内在风险因素,包括自杀行为合理化认知、感觉寻求与冲动性、低自尊等;保护性因素是风险缓冲因素,包括内部和外部因素。由此提出了预防青少年产生自杀意念的对策和建议。 关
摘要:社会情感学习(SEL)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心理素质,小学劳动教学的主体性、互动性、规则性、协作性等特点为SEL的融入提供了良好的载体。通过课程设计、实践活动与评价反馈等途径,可以有效地将SEL理念融入劳动教学中,促进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发展社会情感能力。家庭、学校与社会的共同支持是确保SEL顺利融入劳动教学的重要依托。 关键词:劳动教育;社会情感学习
摘要:农村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相对更低,进入中职学校的可能性更大,他们的心理健康应得到更多关注。自然环境是一个有效且易行的干预人的身心健康的手段,并且有利于提升个体的亲环境行为,但以往较少研究关注自然环境元素对于农村中职生的作用。使用自然联结量表、亲环境行为量表及单项主观幸福感问卷对535名农村中职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自然联结有助于提升他们的亲环境行为及幸福感水平。提示中职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增强
摘要:为探讨挫败感对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影响,以及非自杀性自伤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和人生意义感的调节作用,以1700名青少年为调查对象,采用挫败感量表、简版自我伤害问卷、中文人生意义问卷和自杀意念量表进行测量。结果表明,挫败感能够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的自杀意念;挫败感通过非自杀性自伤的中介作用预测自杀意念;人生意义感调节了挫败感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关系。研究结果对青少年自杀行为的预防和干预具有启示意义。
摘要:构建“教学评一体化”心理课堂,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对学生学习的“评”视为一个整体,通过“以学定教”“以评促学”“以评促教”,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在心理课堂上的深度心理体验,提高心理课堂的实效性。结合三年级心理课“你好,我的拖延怪”分析构建“教学评一体化”心理课堂的具体实施过程,并对实施效果进行效果反思。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深度体验;多元评价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摘要:心理游戏是小学心理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为了让心理游戏发挥最大的应用价值,心理教师可以以活动目标为导向,根据教学对象、教学场景等实际需求,对已有的心理游戏道具、游戏内容、问题设计、游戏操作等方面进行改造创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心理游戏;小学心理课堂;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5)05-0030-03
摘要:当前课程改革的背景,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提出了要求。分析了“主题化”构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必要性,并从确立课程目标、建构教学内容、实施教学过程、评价课程效果四个方面剖析了在构建、实施主题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核心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践性建议。 关键词:主题教学;课程改革;课程评价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5)05-003
关键词:剧本杀;人际交往;边界地图;课题分离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5)05-0036-04 【活动理念】 本课属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六大模块中的人际交往板块。《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提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内容应该包括“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与表达”。 本课创作的五位人物
关键词:校园欺凌;自我保护;教育戏剧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5)05-0040-04 【活动理念】 2021年1月,教育部印发《防范中小学生欺凌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中提出: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思想状况,加强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宣传解读,深入开展思想道德
关键词:自我管理;自我意识;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5)05-0044-03 【剧情简介】 楠楠是一位三年级学生,一次和妈妈沟通受挫后,意外来到遗忘世界,那里有被他随手丢弃的21块橡皮组成的巨型橡皮,有从他指缝间划走的57分钟。成功营救“时间”后,楠楠终于回到现实世界,主动承担学习责任,化身文具小管家,并在家长的关怀下体悟到“多点主
摘要:一名高三男生因为各种躯体反应无法在教室里学习,求助于学校心理教师。心理教师共情、接纳来访学生的焦虑情绪,运用认知、心灵图卡等心理技术引导其逐步找到问题的症结,帮助其慢慢恢复到正常的生活轨迹,最后顺利完成高中学业。 关键词:焦虑;合理情绪疗法;心灵图卡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5)05-0047-05 一、个案概况 小林(化名),男,
摘要:一位来自重组家庭的初二男生行为问题频发,亲子冲突严重。心理教师将心理剧治疗中的角色交换、具象化、附加现实、镜观等技术运用在家庭辅导中,帮助这个家庭修正不合理信念,聚合家人能量,联结家人情感。经过四次家庭辅导,来访学生行为问题得以改善,家庭关系变得和谐。 关键词:重组家庭;心理剧;家庭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5)05-0052-04
摘要:人生大富翁活动是生涯规划主题的项目化学习活动,目的在于对小学高段学生进行职业启蒙教育。采用项目化学习方式,通过“头脑风暴”确定项目任务,提供资源、操作、情境、过程等支架,激发高阶思维,实施新路径,并由知识性、表现性、成果性等多元评价推进活动进程,促进学生心理生长点,实现个性化发展,成为真正的人生大赢家。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生涯规划;小学高段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摘要: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成为学校和家庭面临的一大难题,分析当前心理危机干预中家校协同育人的困境,探索建设家校协同育人共同体的体系、分工和机制,通过体系层级化、途径多样化,在发展、预防与干预三个目标上,借助家校协同育人共同体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提高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实效。 关键词:心理危机;家校协同;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5)0
摘要:当今社会,中学生厌学现象越来越普遍,影响着他们的学业发展和心理健康。深入剖析了中学生厌学的心理机制,包括认知偏差、学习动机不足、情绪与压力因素、低自我效能感等方面。在此基础上,针对厌学的不同成因提出了相应的辅导策略,如认知重构策略、学习动机激发策略、情感支持与环境优化策略及目标导向与“小步子”策略,为一线教师帮助中学生走出厌学困境、重回积极学习状态提供借鉴。 关键词:厌学;学习动机;家校协
摘要:如何做好家校共育,携手班主任做好“问题儿童”的转化工作,同时借助个案做好班级的团体辅导工作,是心理教师应该重点关注的。发现优点,鼓励表扬,提升孩子在校的积极性;同伴支持,展示长处,在集体中找到自我价值;对话家长,改善关系,修复孩子的社会支持网络,心理教师通过这三方面的工作,成功帮助一位五年级男生摘下“问题儿童”的标签,整个班级也变得更团结更温暖。 关键词:问题儿童;同伴关系;家校共育 中
摘要: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兴趣上的两极分化、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学评价死板使学生产生挫败感等问题。实践表明,积极心理暗示策略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可有效改善上述问题。教师可通过语言、情境、榜样等多种方式进行积极心理暗示,为学生创设积极、生动的英语学习环境,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动力,增强学习效果,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 关键词:积极心理暗示;语言暗示;情境暗示;榜样暗示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
摘要:在目前的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实践中,心理教师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但是不同学校的心理教师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有所不同。探讨了角色的三要素和对心理教师的角色要求,以及心理教师在生涯规划教育中到底可以扮演哪些角色,哪些是“规定动作角色”,哪些是“自选动作角色”,这些角色对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实施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个话题可以帮助心理教师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工作规划时厘清思路、拓宽路径。 关键词:生涯教育;
摘要:在越来越智能化的手机时代,手机带来便利和快捷时,也给亲子关系带来了新挑战。对于手机使用,家长若以没收、限制和约束等方式为主,不仅效果不佳,还容易引发亲子之间更大的对抗和疏离,也可能让孩子更沉迷手机。家长要给予孩子一点“刹车”的安全时间,给孩子一些自主的弹性空间,给孩子一个专注的独立房间,带着爱为孩子打造良好的三维生态空间,建立手机时代健康的亲子关系。 关键词:智能手机;亲子关系;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