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层位追踪是地震资料解释中一项基础且重要的工作,常规智能层位追踪方法的精度难以满足实际生产需求。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U²‐Net 的高精度多套层位追踪方法。首先,设计一种充填标签的制作方法,遍历地震数据每个像素点,判断当前像素点所在位置并为其划分一个层位区域; 对于穿过断层的层位,则自动搜寻相邻层位,实现非全区层位、断层等复杂条件下的地震反射层位及不整合面的充填标签的制作; 然后,利用充填标
摘要: 层位追踪是地震资料解释的关键步骤,通常由解释人员以人机交互方式进行,效率较低。卷积神经网络可以构建地震数据和训练标签的非线性映射关系从而完成层位追踪,由于人工解释结果获取困难,仅由少量标签训练的模型泛化能力较差。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半监督层位追踪方法,将层位追踪转化为层位断层间区域的图像分割。首先使用自编码器对无标签数据进行训练,之后将部分参数迁移至有监督学习网络后使用少量标签
摘要: 常规可控震源实现低频激发需要延长扫描信号的扫描长度,从而导致生产效率降低、采集成本增加。为此,提出可控震源混频同步激发方法,该方法将长扫描信号拆分成若干短扫描信号,进行同步混频激发,实现可控震源时序单频依次扫描向多频同步激发的转变。激发方式可采用组合同步激发和独立同步激发,其中组合同步激发资料信噪比高,混叠噪声小;独立同步激发效率更高,但混叠噪声略高。现场试验证明:可控震源混频同步激发不仅
摘要: 二维油气地震勘探中,由于受野外施工条件、成本效益等诸多因素限制,地震记录的野外采集道间距往往较大,这种地震记录往往容易产生空间假频,降低其频率—速度谱信噪比。为此,提出利用小波变换良好的时频分析特性,对大时空采样记录进行基于小波基的道内插值,以提高P‐SV 转换波地震资料中的瑞利面波频散高频信息的精度,从而提高反演表层横波速度结构精度,提高P‐SV 转换波的横波静校正精度。对理论模型和实际
摘要: 随着勘探目标的构造和地表地质条件的日趋复杂,地震数据经常存在不规则和不完整的问题,给后续的处理带来严重困难。针对这一难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XGBoost 算法的地震数据重建方法。该方法从局部学习的角度出发,针对随机缺失的地震道,在其周围选择一定数量的相邻地震道作为参考。通过构建这些参考地震道的道号、采样点号与数值之间的回归模型,能够精确学习并重建出缺失地震道的数据。为全面评估该方法的性能
摘要: 有限差分法在求解不同类型地震波动方程中广泛应用,提高有限差分在时间域和空间域的地震波场数值模拟精度十分重要。为了提高现有时间—空间域高阶差分方法的精度和灵活性,提出了基于矩形/长方体网格单元的改进时间—空间高阶有限差分方案,分别求解二维和三维声波方程。改进差分法主要通过联合旁轴网格节点和传统轴向节点来共同完成偏导数近似,进一步结合平面波理论和泰勒级数展开求取改进模板中的高阶差分系数。数值精
摘要: 薄板近似与屏近似是为了实现De Wolf 近似而提出的两种双域算法,广泛地应用于地震波数值模拟和偏移成像。算法实现过程中存在几个计算问题,如:F‐K 域空间假频问题、背景速度选取和薄板厚度划分问题、横向非均匀介质中的背景Green 函数计算问题、如何处理横向非均匀性问题等。然而,针对上述计算问题的系统讨论还未见报道。针对这种现状,文中首先回顾了薄板近似法和屏近似法的具体实现。其次,对上述几
摘要: 新声学近似将qSV 波各个方向的波速设为0,消除了传统声学近似在模拟过程中出现的残余qSV 波,理论上能够模拟纯qP 波。利用传播方向矢量代替波数矢量的空间近似方法,虽然可以在时间—空间域中对基于新声学近似的qP 波频散进行有限差分法求解,但理论上会存在一定误差。为了提高纯qP 波的模拟精度,通过引入中间变量,将基于新声学近似的qP 波频散中分数形式的空间—波数域混合算子转化成一个求解中间
摘要: 对于已知速度模型,传统的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方法都是以快速获得高精度偏移剖面为目的。基于成像算子的模拟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方法无需进行波场正演和偏移处理便可快速得到偏移结果,但成像算子却是根据单一散射点散射向量构建的,只能对散射点附近的局部区域进行精准模拟成像。为了提高直接模拟成像结果的可靠性和兼顾直接模拟成像计算效率高的优势,先在粗网格离散原速度模型的前提下建立粗点扩散算子,在波数域对粗点扩散算
摘要: 基于标准交错网格(Standard Staggered Grid,SSG)的有限差分法在面波的正演模拟中应用广泛。单一的瑞利波或勒夫波模拟已不能满足横向各向同性(TI)介质中面波模拟的需求。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旋转交错网格(Rotated Staggered Grid, RSG)的TI 介质二维三分量面波模拟方法。首先,采用一阶速度—应力二维三分量波动方程将P‐SV 波方程和SH 波方程联合
摘要: 地震波数值模拟的精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逆时偏移结果的分辨率,文中采用保辛近似解析离散化方法,在Birkhoffian 系统下求解黏滞声波方程,并进行振幅补偿的逆时偏移(RTM)。首先,将黏滞声波方程构造成一个Birkhoffian 系统,对于该系统采用二阶保辛Runge‐Kutta 法进行时间推进,分别采用Stereo‐modeling 法(STEM) 和传统有限差分法进行空间算子离散,相应
摘要: 基于弹性波动方程的多波多分量高斯束偏移方法计算高效且成像精确,适用于复杂地质构造,目前多应用于陆地三分量数据,对于海底地震数据存在明显的适应性问题:①不完整的海底边界条件导致P 波和S 波无法彻底分离,上、下行波会在海底的记录方式下发生混叠,造成虚假成像;②地下介质中普遍存在的各向异性带来运动学信息误差,导致最终成像出现反射波归位不准确、绕射波收敛效果差、能量不聚焦等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兼
摘要: 全波形反演(FWI)能够建立地下介质的高精度速度模型。受检波器制约,海洋拖缆资料通常缺少可靠的低频成分,因此基于拖缆资料的FWI 容易发生周期跳跃,导致目标函数收敛于局部极值。海底节点(OBN)资料含有比拖缆资料更丰富的低频成分,联合使用OBN 资料与拖缆资料进行波形反演,能够弥补低频缺失问题。然而,拖缆资料与OBN 资料的震源子波不同,而波形反演结果受震源子波的严重约束。为此,提出一种不
摘要: 超深随钻方位电磁波测井反演是表征地层参数信息的重要技术。基于正则化(物理驱动)的电磁波测井反演方法广泛应用于现场解释,但迭代过程中需要多次调用正演,计算耗时长且不能获得实时反演结果,因此迫切需要一种高效的反演方法对随钻电磁波测井资料进行实时反演。近些年,基于深度学习(数据驱动)的电磁波测井反演算法在油气勘探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但该算法过度依赖于数据本身,训练过程未考虑麦克斯韦理论,所以在数
摘要: 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冲断褶皱带具横向东西分段、南北分带,纵向构造叠置的变形特征。但该区构造变形机制及样式的不同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油气勘探的深入。为探究准南缘新生代以来构造变形机制及其变形过程,本文利用高精度地震、钻井和岩石力学等资料,根据实际地质条件,重点考虑滑脱层的数量、强度及厚度变化,结合滑脱层纵向组合、横向分布范围及同沉积作用、先存构造等因素,共设计了10 组模
摘要:“ 断裂破碎体”是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的一种重要赋存类型。对于该类储集体,目前尚存在着概念不清晰和地质模式不明确、缺乏适用的地震表征方法等问题。为此,利用野外露头、钻井、地震和生产动态等资料阐述“断裂破碎体”概念的内涵,建立了超深层碳酸盐岩油气藏“断裂破碎体”四种地质发育模式,并形成了超深层碳酸盐岩“断裂破碎体”智能地震内部结构刻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①“断裂破碎体”具有三个
摘要: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体尺度预测和空间位置确定存在较大困难,影响油气勘探靶点设计、压裂方案实施等。为此,提出一种有效提高缝洞体预测精度的基于分频尺度约束的缝洞体空间定位方法。首先利用叠前分频数据体,通过高斯函数拟合确定缝洞体的调谐频率,得到缝洞体的尺度参数; 然后利用这一尺度参数对缝洞体中心阻抗曲线进行阈值扫描,当低阻抗曲线段时间厚度满足缝洞体尺度参数时,便完成阻抗阈值的约束和标定,
摘要: 快速傅里叶变换滑动平均(FFT‐MA)法是一种灵活高效的随机建模方法,在地下介质高分辨率建模、复杂介质非平稳建模和不确定性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准确构建空间结构模型是利用FFT‐MA 方法生成合理的随机模型的关键。然而,以往对FFT‐MA 方法的研究并未提出准确构建空间结构模型的有效方法。为此,文中提出了一种有效的空间结构模型估计方法。该方法基于反演思想,通过最小化随机模型与测井数
摘要: 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FY1 井区奥陶系深层缝洞型油气藏内部储层非均质性强,钻井钻进过程中的漏失井段主要以裂缝—孔洞型储层为主,放空井段主要以孔洞型—洞穴型储层为主,需要针对性地在空间刻画不同尺度断裂破碎体。为此,基于前人研究成果,以走滑断裂破碎空腔在地震剖面上呈非均质、强能量的特征为切入点,提出了深层缝洞体地震特征提取与能量脊线追踪方法,通过改进的方位扇区约束贪婪算法追踪缝洞体非均质能量脊线
摘要: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是致密气核心建产区,其中侏罗系沙溪庙组是近几年致密气藏勘探开发的重要层系。由于沙溪庙组河道砂体横向变化快、纵向叠置关系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导致叠后波阻抗岩性反演方法的精度低,而叠前岩性反演计算流程繁杂、耗时长,无法满足快速增储上产的需求。为此,提出了基于岩性数据重构的叠前快速反演技术。首先,利用纵、横波阻抗结合地质先验信息,重构岩性阻抗测井曲线,明确岩性识别门槛值,并建立
摘要: 柴达木盆地英中地区地表及地下地质条件复杂,基于常规叠前深度偏移资料难以准确刻画下干柴沟组盐间断裂系统。基于多方位网格层析速度优化后的叠前深度偏移资料能够对下干柴沟组盐间复杂断裂进行准确识别,结合分方位倾角扫描属性分析,厘清断裂体系的平面展布特征,为英中地区有利区带划分和优选提供了依据。结果表明:①基于多方位网格层析速度优化后的叠前深度偏移资料较好地解决了英中地区下干柴沟组地层产状成像不准、
摘要: 求取垂直上覆压力和孔隙压力估计有效压力的方法,由于常规的利用声波时差拟合的正常压实趋势曲线的精度较低,导致地层压力预测精度较低;岩石物理方法仅停留在实验阶段或依赖经验模型,在理论上无法准确预测有效压力;孔隙空间刚度理论为考虑压力因素的岩石物理建模提供了新思路,但有效压力研究仅停留在岩石物理建模阶段,缺少由地震资料直接稳定预测有效压力的手段。为了由地震数据直接预测有效压力,提出了利用叠前AV
摘要: 为了解决传统卷积神经网络反演由于层数过多而影响准确度的问题,开展了基于残差神经网络的大地电磁二维反演研究。通过大地电磁二维正演建立大量数据集,以TE 和TM 模式下的视电阻率和相位数据作为四通道网络输入,以对应的地电模型作为标签及输出进行有监督的学习,利用残差神经网络实现二维大地电磁反演。不同噪声水平的地电模型反演结果表明残差网络不仅可以很好地消除层数过多带来的准确度下降问题,还具有很强的
摘要: 地—井瞬变电磁法由于抗干扰能力强、响应信号明显等优势而应用广泛。在深部矿产资源调查和地质构造勘查等任务中,多个油气储存在层理发育的沉积岩地区大多数情况下表现为电各向异性,但是目前地—井瞬变电磁反演算法均基于各向同性模型,传统反演成像技术不再适用。为了分析地层电导率各向异性对地—井瞬变电磁勘探结果的影响,对各向异性介质模型研究其电磁响应特性。基于各向异性介质的电导率张量,提出了一种基于有限元
魏嘉,1964 年生,江苏南京人,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87 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获构造地质与地球物理专业学士学位。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高级专家,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 魏嘉先生长期从事地震技术研究和专业软件开发,完成了30 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20 余篇,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9 件、软件著作权35 项、省部级科技奖励8 项,获得中国石化“突出贡献专家”和中国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