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重回故里的散文,无论是痛还是恨,作者最终只能带有遗憾去原谅、去释怀过去的一切。这篇散文内在的亮点在于情感的跳跃,这种情感带有伤逝的意味。时隔多年,“我”本已淡忘的伤痛却因城中光景,黯然回首起往事,与最初的憧憬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理解友情的破灭,同情血肉亲缘的底层艰苦,但他依旧怀念着城中美好存在的印象。这背后折射出种种无奈,夹杂在悲与哀之间,假借客观存在的美好回忆与纯粹的自然人文来消逝,这就是痛与
一次偶然收拾旧书柜,“我”发现了几张沾染岁月的竹纸。对其的来历产生了好奇,以旧纸为索引,探寻被时光雪藏的记忆。在这被蒙上灰色调的寻觅过程中,“我”见识到了竹纸的冷漠,老屋的荒芜,传承的“绝户”……拼拼图般以片段化的形式重现,怀着复杂的情绪,书写下一篇纯粹的抒情散文。 “我们成了凋落的一代”,是一个相当沉重的话题。而这个宏大主题的前提,是技艺的“绝户”,这同样是一个难以负担的词语。笔者希望用举重若
我向来认为马路和轨道交通是上海的血脉,行人是血细胞,车流则是血浆;去往市中心的道路是动脉,为那高速运转的心脏输入能量,从市中心向外延展开的道路是静脉,在每一个晚高峰将血液和细胞输送回家里。而我家门口那远离市中心的高岚路,只是一条稀松平常的毛细血管,僻静、少人,显现出晦暗的灰色,但这条小路也是上海的微缩,能折射出整个上海的色调。今晨在高岚路上行走时,我感到自己与城市的毛细血管息息相通;那怠惰、空虚、
祁云枝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为《美文》《科学画报》等报刊撰写专栏。就职于陕西省西安植物园(陕西省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散文刊 《人民文学》《北京文学》《广西文学》《西部》《黄河文学》《散文选刊·选刊版》《散文》海外版等,入选《中国2021生态文学年选》《中国文学年鉴2022》《2022年民生散文选》等多种选本。著有散文集《植物 不说话的邻居》《我的植物闺蜜》等十多部。获中华宝石文学奖、丝路散文
带着《贺兰山植物志》按图索骥在贺兰山寻找野生且开花的植物,约等于拿着通缉令在城市拥挤的人群中寻找通缉犯,这个比喻或许并不贴切,但却是我在山里寻找了一个夏天之后最切身的感受。 好在,寻找的路上,总有意外收获,比如发现了一些不在寻找之列,又很有代表性的植物。比如,苜蓿就是一例。当时,我正坐在拜寺口的一块石头上,对着一具岩羊的白骨发呆,眼前突然就出现了熟悉的画面:一株苜蓿,正迎风站立着。 它的茎斜生
很多个时候,我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到底是我选择了文学,还是文学选择了我?”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个问题都没有得到解答,我也时常就这个问题对自我进行发问,可内心深处却总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文学的星空下,长路漫漫,文学这条道路,走起来似乎也不是那么地容易,甚至有着几分的艰难。 我出生于河南周口的一个小村里,幼年时期,我在故乡的小村度过了无忧的童年,少年时期故乡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深深地刻印在
天气渐次地凉了,冬,也悄然而至了…… 我静坐窗前,手捧一杯热茶,面前展开着一册书卷,我无暇去看,抬眼,望向了远方。 我的思绪开始飘飞、飘到了远方,飘回了我的故乡,飘回了故乡的冬。 记忆中故乡的冬是萧瑟而又凄清的,充满着几分的荒凉……光秃秃的枝丫在苍茫的天地间挺立着,似乎在无言地诉说着什么。冬日的早晨,若是赶上了大雾,则又像熔铸了两幅绝美的风景画——若有晨起的朝阳,那便是“磅礴日升图”,若赶上
说起过往的岁月,故乡的面和花朵是最令我难以忘怀的…… 我的老家在豫东大平原,这里是一个产粮大市,盛产小麦,玉米。小麦是磨制面粉的主要来源和主要材料,因此,吃面食是我老家一带的主要饮食习惯。 黄河以南,淮河以北。整个地区,可以说都以面食为主。 在我的记忆中,我是吃着面食长大的。我能健壮地长到今天,可谓是与面食有着不解的缘分。这么多年过去了,直至今日,我也一直有着一个饮食习惯——爱喝汤面条,说来
炊烟是我迷恋和喜爱的东西,也是中国乡村的一个独特标识和符号。 故乡的炊烟曾伴随着我的成长,是我童年中一个很难以忘怀的东西。故乡缕缕的炊烟升起,我也随着炊烟的“生长”而逐渐地长大。 费孝通先生在他的《乡土中国》曾明了地指出——乡村与乡土是中国社会一个最基本的形态,也是中国一个不可或缺的社会形态。中国是一个乡土社会,这是我们社会的一个原始形态和基础形态,炊烟自然也是伴随着乡土社会而产生的。 童年
羲尧从梦里醒来。摸到床边的酒瓶,轻轻打开,用尽力气深深吸了一口。然后瘫坐在床头,脑海里清晰地回忆起梦中的画面一帧又一帧。 他已经很久没有做过梦了,可这几天却总在深夜熟睡中不知不觉地进入梦乡,而且接连几天,做的都是同样的梦,更为奇怪的是,之前做梦醒来之后大多都不再记得梦境的具体内容,但这几天梦中的情形却总能记得很清楚,像是在播放一部高清的电影一般,梦境中的每个细节都能回忆得清清楚楚。 总是在梦里
提起鲁迅,大家第一时间会想起的大抵是留着不加修饰的短发,蓄着胡须,表情严肃,为启蒙中国人呕心沥血的中年鲁迅先生形象。不过,年轻的鲁迅先生是什么样的呢?退学、失业、30岁找不到工作,等等,这还是我们熟悉的鲁迅先生吗? 家道中落的童年 1881年9月25日,鲁迅出生在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新台门周家。 鲁迅小时候家境尚可,他在自叙传略里回忆说:“听人说,在我幼小时候,家里还有四五
文学界习惯把女性著作称为“女性文学”。我不太同意这名称,因为“女性文学”这说法本身对男性作家含着一种隐性排斥。另外,有人说女性文学不仅仅是女性著作,无论作者的性别男女,凡是任何与女性有关的话题,都属于女性文学。我也拒绝这种说法,因为这种说法让女性成为一种特殊的状态,就像远离社会的被城墙包围的孤城一样。在我看来,看待女性文学作品的时候不要刻意使用将女性与男性区分开来的特殊名称。此外,好的文学作品不会
日历一页一页翻过,阳光像化了冻的春水,漫过了河堤。澄黄的一片,由树梢直直浸到河面,晶莹地泛起细碎浪涛。团团的树影下,栖着两双绿头鸭,正互相亲昵地用喙缘啄吻着对方蓬松的尾羽。 初春的阳光在水面上铺陈,暖暖融融。我追随着太阳那湛明的体质,看它在那几只绿头鸭的脖颈上交织绚烂,流淌出楚楚可爱的绿流。像是那最最细腻的天鹅绒,它最辉煌的时候是在皇室,最动人的时候却是在这里,在这一刻,在水鸟的脖颈上,生机盎然
“百合是吉祥、纯洁的花朵。可别小瞧这小小的花朵,它可有百年好合的寓意哩!”少年趴在星空之下,听着奶奶讲故事。我的奶奶,一生爱花。她服侍了许许多多的花,有很多种类。我从小便在花香之中长大,换而言之;我也是那花朵的孩子。父母常年不在家,在外打工,我便在奶奶的呵护下成长。日子至此一天天过去。 我家住在山村里,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一次生日,父母都不在家,奶奶问我想要什么,我回答,蛋糕。于是奶奶兴高采烈地向
不必说古雅典致的镬耳墙,热闹繁荣的连溪大街;也不必说那悠长的青石巷,古朴的趟栊门,精致的满洲窗。单是那一池溪水,都散发着岭南独特的韵味! 一座座古朴的骑楼屹立在街道的两旁,一条条明亮的河涌在一边潺潺地流着。有唱粤剧的,理发的,卖鸡公榄的,放皮影戏的,还有做姜撞奶的,卖橡皮泥挂饰的,真是应有尽有,热闹非凡。这里有着泥土与绿叶的清香,有着清脆而悠扬的鸟鸣声,石桌上置一盏清茶,于清风中,悠然而下,倾耳
艺术是什么?有人说是画笔下熠熠生辉的梅染,有人说是佳人润腔中流转而出拔人心弦的音调,有人说是以“唱、念、坐、打”为功底,演绎世间百态的戏曲,是篆刀下一点点展现生机的雕塑。 这些都是不可置否的。 可,有一门艺术,不输于艺术,惊艳的词藻不败于纷呈的色彩。与音乐一样,悲愤抑或激昂的语调同样扣人心弦;与雕塑一样平仄的讲究,韵脚的对称是它同有的端庄,这是一门艺术,一门不输于任何艺术的艺术——诗。 诗与
太阳花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它是长在我的童年记忆里的花,是最值得我留恋和回忆的花。 太阳花有红的、黄的、紫红的、粉色的,有单层的,几片如丝绸一样薄薄的花瓣围着黄色的花蕊,有层层叠叠地开着的,那花瓣又大又厚实,如何分辨是单瓣还是重瓣呢,那就要看像桃状的花苞,根据花瓣的大小来判断,花苞小的是单瓣,花苞越大是重瓣的概率就越大。 夏天,是太阳花开得最热烈最美的季节。 在长满太阳花的地方还
话说“苏杭是江南的眉目,绍兴是江南的风骨”,就趁此句,冒着凛冬,去了一趟绍兴。 未游此地,江南的版图就已在脑海里铺陈开,水乡特有的黑瓦白墙也凭着图片和书里的描述于心头自行搭建,矮矮的小楼紧紧地挨着,静静地立在小河的两岸。一阵风过,吹皱穿梭而过的小河水面,泛起波纹,倒映在水中的楼影也随明灭的波光轻轻地荡。只此一刹,风止波渐平,又回到了原先的安宁。存于幻想的水乡就是这样的,温柔与祥和的标签予以贴上
我和母亲,都爱看那一抹红晚霞。 这就像是一个约定,陪伴了我多年。后来,阔别了故乡,这个约定,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慢慢地消失在了记忆当中。 一年秋天,枫叶染红了整座城市,我抬头望着孤零零的树叶,心中突然泛起了那一抹“红”。想起,许久未曾给母亲打过电话了。于是我便掏出手机,拨下了母亲的电话。 电话那头,母亲说,家里的枫叶也红了。 我笑着问母亲,最近是否有去看过晚霞。 母亲顿了一下,缓缓地说,
鼓,不仅是一种古老的乐器,更是中华礼乐文化精神的象征之意,承载着不同历史时期、地域的文化与风俗景观。鼓,以其独特的韵律和节奏,传递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情感,其纹样、制式之中潜藏着时代审美的迭变。铿锵之音,引发共鸣之情。鼓,是乐器的源始,也为我们拉开古代生活中“宴觞”的幕布。 新石器时代陶寺遗址出土的鼍鼓,是当下可见的关于鼓的起源形态。它是用整段树干挖制成筒形,蒙以鼓皮,外壁绘彩色几何形图案,鼓腔散
春天的下午坐在《大学语文》课堂,听老师激情洋溢朗诵《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白露未晞之际,伊人在水一方、水之湄,宛在水中坻、水之涘、水中沚,抒情主人公溯洄、溯游从之。有学者说此诗旨在讽喻、招贤、爱情,我觉得伊人不实指,也可指理想、信念等真善美事物。看着PPT随风摇曳的芦苇,瞥眼窗外,灿烂阳光,柳絮飘飞,思绪蒙太奇到高三语文课堂,冯老师也滔滔讲着《蒹葭》,你们的“伊人”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