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6日,全国党刊界代表相聚内蒙古赤峰市,举行中国期刊协会党刊分会2024年年会,回顾总结一年来的工作,研究部署下一步的工作,这对推动新时代党刊高质量发展很有意义。一年来,中国期刊协会党刊分会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精心谋划工作,积极担当作为,推动党刊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一是做强主题宣传,深入宣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全国党刊不断创新理
管理 中宣部组织召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电视电话会议 据新华社7月18日报道,中宣部18日晚在京召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李书磊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增强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全力以赴推动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 会议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
一年一度的党刊年会,本刊已经持续关注多年,对年会及时报道并将精彩内容制作成专题刊发,供学界业界参考。7月16日,2024年全国党刊年会在内蒙古赤峰市举办,全国40余家党刊社负责同志和全媒体记者120余人参加本次年会及采访活动。一年来,全国党刊在新征程有何新成果?在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方面有何举措和成效?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宣传贯彻有何部署?2024年全国党刊年会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仲夏北疆,正值“千里江山绿,四野草色青”的壮美景色。7月16日,由中国期刊协会指导、中国期刊协会党刊分会主办,实践杂志社、赤峰市委宣传部承办的2024全国党刊年会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蒙古的实践”大型主题调研采访活动在内蒙古赤峰市举办。中国期刊协会会长吴尚之,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张怀海,中国期刊协会副会长李军,中国期刊协会副会长、党刊分会主任委员杨树弘,中国期刊协会党刊分会副主任委
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要有新气象新作为。随着移动互联网在媒体行业的广泛运用,传媒产品的创新方式、叙事模式和生产逻辑都在发生深刻变革,在媒体领域催发一场前所未有的自我革命,也为新时代党刊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时代命题。党刊作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在新时代肩负新使命。《当代贵州》杂志自2004年1月创刊以来,始终赓续初心文
党刊作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平台,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阵地。中共山西省委党刊社(以下简称“山西党刊”)牢牢把握省级党刊的政治站位和办刊宗旨,把宣传好、阐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作为首要职责,坚持理论立刊、内容为王、移动优先,主动识变应变,在深度融合、深化改革上出真招、求实效,构建“六刊三微三号”传播矩阵。“六刊”即《前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强调:“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建立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长效机制。”党刊作为重要思想理论阵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是党刊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青海党的生活杂志社创刊于1983年,40多年来,始终坚持党刊姓党、政治家办刊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
2023年10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七个着力”的重要要求,其中之一就是“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如何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提升新闻舆论“四力”,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 内蒙古党委机关刊《实践》杂志创刊于1958年,是全国创刊最早的省级党刊之一,毛泽东同志为《实践》亲笔题写刊名并复信。近年来,实践杂志社举全社之力建设以
河南《党的生活》杂志(以下简称“河南党刊”)创刊于1952年,是河南省委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党建期刊。近年来,河南党刊始终牢记党刊的职责定位,坚持党刊姓党、政治家办刊原则,以“传播方针政策、服务党的工作、关注时政热点、反映民意民生”的办刊理念,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为谱写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 紧抓办刊根本,做实三个聚焦 党刊姓党是
摘要:媒体融合进入向纵深发展的新阶段,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迈入新征程,亟须对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中的新老问题进行再审视。笔者基于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区的调查研究,发现该地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在吸收基层智慧的基础上,本文从政策引导、技术支持、人才激励三个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以期为新时期我国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找到破解痛点的“新思路”。 关键词: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 媒体
摘要:移动互联网时代,主流媒体依托全媒体传播体系和先进的传播技术,在赋能社会治理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纽带,主流媒体在舆论治理、政民沟通、社会共治等领域守正创新,助力社会治理提质增效:通过主动发挥媒体宣传舆论功能强化公共议程设置,为社会治理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发挥跨界资源整合优势,搭建政民沟通协商新范式;以先进技术赋能,绘就基层治理“数字新图景”,不断提升社会治理
摘要:重大主题作品的创制既是新闻宣传的重点又是难点。重点在于政治性、思想性强,难点在于严肃有余、生动不足。全媒体时代,党媒特别是党刊如何创新重大主题作品,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格外重要。本文以重庆当代党员杂志社创制的重大主题作品《读着诗词游长江》为例,从提升策划精度、建立协作机制、创新创制方式、搭建联动平台四个方面,来探析创新重大主题作品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重大主题作品 党媒创新 《读着诗词游长
摘要:高校学报是以学术交流为宗旨、以刊载学术论文、学术评论、学术研究等为主要内容,在加强国家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及提升学术国际影响力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的长期奋斗中铸就的精神丰碑,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坐标,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新动力。它为高校学报在新征程上践行使命担当筑牢精神高地,推进文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文章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与高校学报高质
摘要:近年来,国风动画电影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如何在新生代受众的审美基础上走好“国风”路线,调动广大观众的“民族情怀”,使作品获得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是当下国产动画电影创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国风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厚植中国文化底蕴,在题材选择、艺术审美、制作技术方面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赓续现实主义文化传统、融入先进的动画制作技术,为国风动画电影的创作提供了可参照经
摘要:近年来,具有正确价值观引领作用的新主流影视剧受到了极高的关注和热议,尤其赢得了青少年的喜爱和讨论。本文从塑造青少年价值观的角度出发,通过观察当下比较成功的一些新主流影视剧,在探讨新主流影视剧共同的“圈粉”特质基础上,提出创作高质量新主流影视剧的必要要素,包括强烈的情感共鸣、深刻的主题内涵、真实的人物塑造和精良的制作技术,并总结出年轻化表达、跨媒介扩展和协同性推广等有效的传播策略。 关键词:
摘要:5G技术加速了互联网平台的变革,极大地促进了短视频行业的发展。作为当下短视频的主流平台,抖音短视频平台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巨大。历经数年发展,国内大部分高校均以官方形象入驻抖音平台,力求扩大自身影响力。从内容呈现而言,部分高校内容运营存在漠视创作逻辑、受众定位意识缺位、传播内容凌乱及团队人才匮乏等问题,本文将对上述问题提出优化策略,为高校媒体形象建构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思政工作 短视频 传
摘要: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迈入数字化传播的新纪元。作为数字化传播的引擎,人工智能技术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对非遗数字传播中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进行梳理,对非遗数字传播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完善非遗文化数字化展示空间、构建非遗文化数字化传播体系、加强非遗文化数字化版权保护、提升非遗文化数字化表达能力的传播策略,以期为中国传统非遗文化拓宽现代生存空间。 关键词
摘要:红色文旅融合发展是践行文化“两创”的重要内容,在促进乡村振兴、助力文化建设等方面展现出独特价值。“沂蒙沉浸式情景小剧”作为全国红色文化旅游典型代表之一,具有个案研究意义。文章基于特里·尼克尔斯·克拉克 (Terry Nichols Clark)提出的场景理论,在“真实性”“戏剧性”“合法性”三个维度的理论框架下,解析“沂蒙沉浸式情景小剧”的文旅融合模式,为红色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提供可参考路
摘要:甘肃省敦煌文化国际传播中心依托国家首批对外开放旅游城市的国际旅游品牌影响力,凸显文化定位,扩大对外交流,立体化构建敦煌文化传播格局,倾力打造共情叙事体系,在解决“传播什么”“由谁传播”等方面探索开辟了新路径。积极打造国际传播平台,创新国际表达方式,铸造更高层次敦煌文化品牌,更好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全面展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立体化传播中国声音,把敦煌故事讲给世界听。 关键词:国际传播 敦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要求。如何在当今国际形势下提升新时代中国国际话语权和建立国际话语叙事体系,需要巧妙地借助“外眼”“外嘴”“外媒”的视角、表达方式、身份,积极主动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关键词:国际传播 讲好中国故事 文化走出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
《中国书法大会》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中国书法家协会重磅打造的一档意蕴深厚、特质突出、表达鲜活的大型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旨在“展示书法魅力,书写时代精神”。截至2023年7月7日,第1季已经完美收官,共播出6集。节目精挑细选了18件书法作品作为传播与收视焦点,它与《中国诗词大会》《诗画中国》《典籍里的中国》等节目相辅相成,以诗、书、画、舞等多种艺术形式,共同演绎了传统文化的精彩。它不仅彰显了书法
浙江卫视2012年推出的大型音乐励志评论类节目《中国好声音》,是中国最长寿的“头牌”音乐综艺节目,自开播到2023年8月停播走过11年历程。据《羊城晚报》报道,2022年《中国好声音》全网热搜共2114个,节目中的相关歌曲登上音乐榜单超过1600次,微博话题累计阅读量超227.4亿次,一直占据高热度排行榜。十余年来,总共有超2000名学员登上了《中国好声音》的舞台,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其中有许多优
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献礼“二十大”的系列报道,《新闻联播》节目精心打造的系列报道《解码十年》于2022年8月9日首次播出。该节目播出后在短时间内的累计触达量为57亿人次,一时间产生了全网置顶、全网热议的聚焦效应。该系列报道以“新发展理念”为根基,创新性推进融合传播实践,通过对“卫星视角+大数据调查+新闻故事”方式的首次尝试,以生动、形象的口吻诠释了新时代的成就。 一、细节书写:描摹可信的中国
摘要:作为互联网新经济业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播带货在流量思维的主导下成为电商行业新的增长爆发点,更成为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之一。从电商的角度出发,获取流量的要义体现在对主播人设、直播间策略以及平台机制的精心设计之中。通过对这三个层面采取不同策略,最终达成吸引关注、聚集流量的现实诉求。总体而言,“主播、直播间、平台”三维一体的联动布局能产生更加可观的流量效应,这也是电商直播带货获取流量的关键所在。
摘要:电视公益广告思想站位高、故事吸引力强、创意手法新颖等特征备受观众喜爱,并在近年来表现出数量与质量同步增长的发展态势。我国电视公益广告的发展状况及表达策略主要表现在:选题多样化,不断彰显社会责任;叙事故事化,高度注重以小见大;表达艺术化,持续增强作品感染力。这些经验为未来我国电视公益广告的长足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电视媒体 公益广告 社会责任 艺术表达 公益广告在凝聚社会共识、树
摘要:作为共青团山东省委官方抖音号,“青春山东”以夯实青年人的价值底盘和精神基座为基本定位,“情感”属性十分明显。其以“共情传播”为策略,通过情感吸引建立传播的共情基础,通过题材接近性、符号多维化、表达网络化完成共情生产,进而实现受众从情感到行为的共情参与。 关键词:青春山东 共情基础 共情生产 共情参与 政务抖音号作为政务新媒体的一种形式,是政府部门在抖音平台自主注册的账号。与其他政务新媒体
摘要:面向青年的理论宣传是加强广大青年政治引领的重要方式,事关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红色江山永不变色。重庆日报推出的“理响青年”栏目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创新举措赢得青年关注,通过协调机制和叙事创新构建复合型育人情境,提升育人效能,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理论宣传短视频 理响青年 教育现代化 育人效能 “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是当前一个时期内,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
摘要:依照教育部提出的新文科建设标准,“文创产品设计”课程教学需要立足于协同融合、目的导向、兴趣驱动、实践为本四个维度,联通学科内课程和融通线上线下教学,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教学模式。文章以广西艺术学院的课程教学为例,聚焦非遗文化助力“文创产品设计”课程教学,探索传媒教育领域中课程教学的协同融合创新发展路径。 关键词:课程教学 文创产品设计 教学改革 协同融合 在坚定文化自信和弘扬中国精神的价
摘要: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教育者应从“课程提质”的角度,积极响应《新文科建设宣言》所提出的使命任务。文章立足于数字时代对混合式教学“连续性和情感性”的新要求,以新闻传播学中的专业基础课程“新媒体写作”为例,依托学习管理平台搭建起SPOC混合式学习场景与空间,通过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的三年教学实践,总结出一套基于创造有意义学习体验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 混合式教
摘要:新闻回避成为当前全球媒体面临的一大严峻挑战,可从用户行为意图、回避时间长短、回避程度强弱三方面对不同类型的新闻回避进行区分。多种因素诱发了用户主动回避新闻的行为,包括负面消息主导的信息过载,用户对媒体信任下降、对政治缺乏兴趣,“偶遇式新闻消费”的流行以及新闻内容的低相关度和复杂性等。虽然不少人对新闻回避持批判态度,但本文认为,新闻回避至少在报道目的、报道内容、报道基调、报道思路等方面为新闻业
摘要:乡土短视频通过再现乡村景观的方式展现出惬意与宁静的乡村生活,是传递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但景观化的乡土短视频与现实乡村仍存在差异,导致乡土短视频出现景观异化的情况。本文梳理景观理论与乡土短视频之间的关系,分析乡土短视频景观建构的过程,总结其在娱乐因素与消费主义影响之下产生的景观异化现象,旨在为乡土短视频的景观建构提供相应借鉴,避免其陷入景观异化的窠臼。 关键词:乡村景观 乡土短视频 拟态乡村
摘要: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其在网络舆论环境中的应用日益普及,正在重塑媒介格局和网络舆论环境。本文从人工智能技术在舆论环境中的应用现状入手,探讨其对舆论治理所带来的机遇与风险。文章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在舆情监控的精准度提升、舆情分析的智能化、舆论引导的精细化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在弱化新闻把关、增加舆论导向和舆论共识难度、网络舆论偏差与操纵等方面存在巨大风险,文章在此基础上给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长久以来,新闻生产作为新闻传播研究的基本维度之一,为受众体察新闻理论与实践发展图景提供了切入点。当前,随着数字技术迭代,新闻生态逐渐搭建起新的规范架构,进而对固有的新闻观念及新闻行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与此相应,新闻生产的内涵与外延也随之进一步改写。传统的、普遍性的新闻生产概念难以解释这种结构性变化,这是新闻生产与再生产环节需要直面的现实问题。 在现实问题和理论更新的合力下,学者张志安体现出了对新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和构成,茶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播与传承发展也受到了重视。尤其是在数字媒介技术高速发展、多平台激烈竞争以及多元文化频繁碰撞的新环境下,茶文化传承发展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但在实践中,茶文化传承亦焕发新生机、呈现新气象。通过不断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茶文化在新的起点上释放着它独特的魅力,真正成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背景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之一。如何协调处理好传统
在全球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每个国家的传媒产业都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变革。韩国,作为亚洲乃至全球传媒产业发展前沿国家之一,其大众传媒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无疑值得深入探讨。过去20年来,韩国传媒产业突飞猛进,韩国从早期的传媒产品输入地,到成为全球文化产品的输出国,以其独特的“韩流”文化现象在全球范围内广受欢迎。在这一演化进程中,韩国在发展传播学理念下形成的政府主导型媒介产业发展模式成为非常值得研究
随着数字化媒介的飞速发展,数字媒介为红色精神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渠道和更广阔的空间,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让红色精神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承续与传播下去,成为引领时代的精神旗帜,是研究者面临的紧迫任务。在这一背景下,由李城所著的《红色影视传播与青年国家认同研究》一书便凸显出重大的意义。本书深入探讨了红色影视传播与青年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研讨了红色影视对青年国家认同的影响,详细分析了红色影视剧的传播和
媒介记忆作为现代社会形成集体记忆的重要机制,不仅记录了互联网的发展,而且在塑造公众对互联网的认知方面发挥了核心作用。在数字时代,媒介生态的变化导致了媒介记忆的扩张和个体化,个体网民和组织成为新的记忆主体,通过社交媒体参与到媒介记忆的建构中,并获得较高的社会可见性。由吴世文所著的《网事绵延:社会记忆视角下的中国互联网历史》一书通过媒介记忆的视角,深入探讨了中国互联网历史的变迁机制。本书的分析框架和研
唐诗蕴藏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历史和中国人民的伟大智慧,唐诗的传播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在唐诗文化中,可以感受时代特色,挖掘新的文化力量,塑造坚毅、豪迈、爱国、拼搏、乐观的精神品格。在当前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浪潮之下,探索唐诗传播与演变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将文化与技术相结合,借助时代契机助推文化创新。为此,有必要对唐诗传播的特点与路径进行深入分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在文化主体性觉醒和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要求下,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既能增进多元文明的自觉省察,又向世界讲述着中国式现代化故事并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者杨红在调研数个非遗博物馆设计项目案例的基础上,开展了一场“新非遗行动”,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与传播前沿》一书,展示了非遗文化的传承经验、历史理念的丰富性,彰显了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