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历史生成中,我们能够发现:人民民主专政确立了中国式政治现代化的根本前提,社会主义工业化提供了中国式经济现代化的根本保障,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了中国式文化现代化的前进方向,社会和谐保障了中国式社会现代化行稳致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开创了中国式生态文明现代化的新境
摘 要: 作为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及趋势的科学理论,唯物史观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推进和拓展提供了重要方法论指导。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探索、理论体系和实践发展皆有着深厚的唯物史观底蕴。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探索,既是中华民族立足世界历史必然趋势的主动探索,也是我们党基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原理的纵深推进,更是人民群众发挥创造作用的接续奋斗;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既以科学反映社会存在为前提,也以指导并解
摘 要: 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显现,而且是一种伦理文化形态,蕴含了丰富的伦理元素。在马克思主义的视域中,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伦理要素主要展现为人民至上的伦理旨向,以民主统合自由、平等的伦理内核,诚信、勇敢、宽容的公民参与美德与社会公平正义的伦理诉求。构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伦理引导机制,是充盈全过程人民民主伦理意蕴,强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效能的客观需要。为此,要在“人民至上原则”“
摘 要: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习近平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围绕调查研究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就调查研究的重要缘由来说,调查研究是坚持唯物辩证法、弘扬党的优良传统、推动科学决策和决策有效落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在要求。就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来说,要围绕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同时调查研究要聚焦经济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和重大决策部署、关注影响时代发展的新生事物、反映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摘 要: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关系国家未来发展。自河北正定任职起,习近平就十分关注新兴技术、网络信息化和数字化,并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反复思考数字经济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关系,形成了一系列关于数字经济重要论述。习近平关于数字经济重要论述体现了战略眼光、人民情怀、科学方法、实践属性、国际视野的高度统一,继承创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丰
摘 要: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完善育人体系的内在需求、培育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守正创新建设美丽中国的强基之举。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从社会、教育部门、高校、教师和个人等多重维度,充分且客观地考察其现实境遇。当前,有必要聚焦“深度”的目标指向,在深化“全天候”自我教育、
摘 要: 在马克思的语境下,劳动与休闲是人类的基本生存样态,对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至关重要。进入数字时代,人的劳动与休闲过程均被纳入资本的增殖逻辑。基于马克思的劳动过程理论,可以发现,劳动与休闲对象的非物质化、资料的生活化,以及主体的无产阶级化,共同导致了数字资本主义对主体内在注意力的剥夺和外在行为模式的掌控,从而引发了主体在物质与精神层面的双重贫困,削弱了主体自由全面发展的潜力。由此,确保数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明交流互鉴重要论述对于深化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40年形成的通观性比较、异同性比较和评价性比较三个基本研究层次,首先,文明视角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通观性比较研究的时空界限,拓新了通观性比较研究的问题范畴;其次,文明交流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异同性比较研究的内蕴深度,凸显了异同性比较研究的正确态度;最后,文明互鉴提供了思想政治教
摘 要: 面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思维逻辑、认知习惯、话语表达和信息交流方式等方面呈现出日益显著的“图像转向”趋势,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在坚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和“以人为本”的价值立场“守正”的基础上,更需充分认识到图像在社会动员和公共意志传播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并主动作为,运用图像优势实现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性发展。从图像的价值赋意、话语表达、传播媒介三个维度出发,科学把握和发挥思想政治教
摘 要: 习近平作为国家主席发表新年贺词,是党和国家宣传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环节,是向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现中国形象的重要窗口。习近平新年贺词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时代的创见性阐释、创造性运用、创新性呈现,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要表现为传播治国理政理念的思想引航价值、传导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引领价值、传递正确人生观念的教育引导价值。通过对习近平新年贺词的
摘 要: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中国文化建设实践有机结合的原创性思想理论,连缀着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实践理路。习近平文化思想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理深处存在诸多共通之处,将习近平文化思想有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及课堂教学环节,对于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文化观、抵制文化虚无主义,促进青年学生赓续中华文化血脉、坚定文化自信,引导青年学生勇担新的文化使命、建设文化强国具有重要价值。
摘 要: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一体化的基本内涵包括认知意识、能力素养、运行机制一体化,其是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客观要求、遵循青少年成长规律和思政教育规律的必然选择、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有效路径。目前面临一体化意识欠缺、一体化能力薄弱、一体化机制不足等现实梗阻,其路径优化可从增强一体化自觉、提升一体化能力、完善一体化机制诸方面进行。 关键词:大中小学;思想政
摘 要: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改革创新,而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新兴数字技术优势,对数字化红色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和利用,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针对性以及趣味性至关重要。因此,借助算法推荐技术,将数字化红色资源有机融入高校思政课,切实解决数字化红色资源建设相对滞后、利用率低以及人才缺乏等问题,赋能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算法推荐技术;数字化红
摘 要: 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对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意义。作为一门具有特定教育目标、教育意义和教育规律的课程,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需要关注“时”这一重要衡量尺度——从时代、时期、时段三个维度整体把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丰富意蕴。这不仅有利于把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规律、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还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想
摘 要: 2024年是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创办40周年,全国共有315所高校开设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建设进入新的“黄金十年”,取得了重大历史成就,开设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院校数量和层次大幅提高,专业学科平台质量极大提升,专业依托单位属性根本扭转,马克思主义理论属性更加凸显,人才培养特色更加鲜明。同时,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仍然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院校实力不够强、课
摘 要: 劳动教育是大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承载着培养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在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宗旨、以实现人的本质复归为价值取向、以促成人的身心解放为价值目标。然而,由于受到时代需求和自身发展等多种因素制约,劳动教育正面临教育观念偏失、教育方式误用、教育实施限阂和教育评价机制缺位等现实困境。为此,需要深化劳动教育理念,践行“身心一体”的原则;匡正劳动教育方式
摘 要: 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进高校课堂,既是贯彻“首要政治任务”的现实需要,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要,亦是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时代要求,更是推进教学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进高校课堂,必须贯彻“总体要求”,力求“第一时间”;贯通“三个课堂”,力求“立体推进”;坚持“守正创新”,力求“讲深讲透”;把握“问题导向”,力求“学深悟透”。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进高校课堂,必须采取有效
摘 要: 伟大建党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处于开篇地位,其蕴涵的理想信念、政治目标、价值追求、文化素养、精神品质等科学内涵与“大思政课”的基本内容同宗同根。从历史和现实的双重语境考察,伟大建党精神的育人功能彰显于“大思政课”“培根铸魂”“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锤炼“国之大者”“以文化人”“立德树人”等多个场域和维度。基于“大思政课”视角探究伟大建党精神的育人功能,有利于深入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出
摘 要: 习近平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并多次作出关于新时代好青年的重要论述。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阵地,高校培育新时代好青年要把握三个维度。一是明确把培育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作为目标指向。二是遵循好培育新时代好青年的思想原则、政治原则、组织原则和工作原则等基本原则。三是从强化思想引领、提高政治站位、健全组织体系和打造工作队伍等方面探寻实践方略。这对高校推动青年培育工作的高质
摘 要: 中华典籍通俗读物作为诠释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蕴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高度契合的智慧凝结,更是凭借其出版传播,将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抽象“不可见”转化为“可感知”的具象形态。中华典籍通俗读物实现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具象传播有着文本表达生活化、价值传播潜隐化、知识体验丰富化等叙事表征。同时,也存有资本魅惑下的叙事解构与意义偏离、图像阐释中的指涉歧义与价值遮
摘 要: 进入新时代,民族复兴伟业对担当大任的“时代新人”在各项能力和素质上都提出来更高的要求。据此,我们对“时代新人”进行了更加深入地探索,充分认识到其精神状态的重要性。要优化“时代新人”的精神状态就要从历史进程、现实发展以及理论渊源三个层面追问考察时代新人精神状态的依据,回答“为什么优化”的问题;全面分析其精神状态的主要内容,明确“优化什么”;进而通过深刻认识和发挥理论知识、文化资源、实践锻
摘 要: 新兴青年群体的社会感知、利益满足与社会认同具有内在逻辑关系。以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2021年的数据(截止至目前最新公开数据)为基础,通过多阶分层抽样(PPS)获取新兴青年群体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社会感知在利益满足与社会认同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即只有通过社会感知,利益满足方能对社会认同带来积极影响,社会感知越强的新兴青年越可能有更高的社会认同。因此,完善新兴青年群体的
摘 要: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第二个结合”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创性理论成果,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必须深入理解并把握“第二个结合”的理论内涵,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何以解“优”的时代之问、现实之问,研究认为“第二个结合”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革新向度,彰显了文化革新始终为社会发展进步而服务的价值旨归,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革故
摘 要: 数字时代的到来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驱动着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同时也使其面临着多重考验。从现实困境看,私人定制分发削弱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力度、感性认知偏好制约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度、圈层封闭区隔阻碍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广度、数字环境紊乱增大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把控难度。从发展维度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精准化、动态化、泛在化和智能化发展为牵引,锚定“深入
摘 要: 网络道德教育与人工智能共生共存于相同的场域。二十一世纪以来人工智能技术的革命性发展必然着力催发网络道德教育的颠覆性更迭。经由人工智能与网络道德教育的深入嵌合,网络道德教育有效增强了精准性、亲和度和约束力,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但人工智能的技术弊端、局限、过载又致使这一赋能过程面临价值偏离、功能弱化、主体消解等潜在风险。亟需从筑牢价值根基、提升智能素养、搭建多方梯队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