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再一次提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重要命题。这就要求我们持续深化对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研究。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具有深刻的内涵。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的必
摘 要: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成为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标识性话语。作为改革开放内涵的延展,其话语演进以“全面改革”“深化改革”为话语基础,在历经语义突破后于新时代真正实现话语集成。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以严密的逻辑理路建构起了涵盖价值话语、认识话语、方法话语在内的全面深化改革话语体系。回答了新时代“改革何为?何为改革?以何改革?”的时代性课题,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围绕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为思政课发展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其具体表现为:从理论上对思政课的地位、本质与规律等问题进行了新的阐发,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在实践上大力推动思政课全课程协同、全学段贯通与全要素拓展,开辟了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新境界。 关键词:习近平;思想政治理论课;原创性 DOI:10.15938/j.cnki
摘 要: 抗日救亡背景下,革命战争胜利不仅需要军事支撑,也需要文艺协助。国统区、沦陷区奔赴延安的知识分子,由于思想准备不足,未将文艺运动和革命运动完全结合起来助力革命战争。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中,以文艺为切入口,紧扣“文艺为什么人”和“如何为人”这两个根本问题,通过系统阐释革命文艺的“指导思想”“领导核心”“根本立场”“发展方向”和“最终任务”,确立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核心的意
摘 要: 科学把握“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内在依据,对于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具有重大意义。从理论依据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鲜明人民性、直接现实性和开放发展性,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提供科学理论前提;从理论发展来说,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作为经由“两个结合”形成的创新理论成果,呈现出更新、更行的理论特质;从现实依据来说,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直接指引下所创造的一系列
摘 要: 全球文明倡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继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后发出的全球倡议,倡议引起世界各国政党和媒体高度关注。据笔者对不同国家、地区和语种的媒体报道及学术论文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不同国家、地区和媒体对全球文明倡议的认知存在着显著差异,友好国家、文明发展受到抑制的地区以及非英语国家媒体评价相对积极、正面和表示欢迎,而存在价值观念对立、文化差异特别是持“文明优越论”的国家地区负面、歪曲和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