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大山很大 踮起脚,抬起头 才能看到大山的脚丫 妈妈带着我去爬大山 我用笑声为它挠痒 上学了,大山很远 从窗口向外望 大山静静地立在与天接壤的地方 它一动不动地思念我 托小鸟和风捎来四季的秘密 长大了,大山很小 它变成地图上 一个相隔千里的点 我把它装在心里 带它走遍海角天涯
黎明被一群鸟儿啄出 ·王宜振· 夜晚的天空 是一个温暖的鸟巢 这个巢很大很大 栖息着许多只鸟 月亮是大点儿的鸟 星星是小点儿的鸟 大点儿和小点儿的鸟儿 一起把嘴伸进黑夜 啄呀啄呀 把偌大的一个黑夜啄破 黎明, 竟被一群小小的鸟儿 一点一点地啄出 诗人这样说 一首诗的诞生 王宜振 写诗,最忌人云亦云,读之,似曾相识;品之,索然无味。这样的诗,如过眼烟云,不会给读者留
彭帆,爱丁堡大学教育学硕士,从事英语教学十余年,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翻译协会会员,弥勒市作家协会副主席。2022年底,开始儿童文学创作。作品和译作发表于《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报》《中国少年儿童》《少年文艺》《好儿童画报》等报刊。童话《假如书本会说话》获2023“小百花儿童文学奖”,诗歌《鸟鸣林甸》获第三届“林甸杯”儿童文学大赛一等奖,诗歌《朝天空写字的孩子》获第十届“
“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言语;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这是鲁迅先生对儿童独特思维的一种赞叹。 用童话思维映照世界本真 在《鸟的秘密》中,诗人化身为站在窗户边仔细观察鸟儿飞翔的孩子,她追踪着飞鸟的轨迹,最终在“高高的树梢”发现了鸟的秘密:“没有一只鸟儿直线飞翔/翅膀上凹凸起伏的肌肉/在抗衡/同风,同阳光,同鸟鸣”。该诗不仅
我想 我们可以一起离开 去遥远的城市 折星星 送给那个小女孩 她用纯真的话语 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开满雪花的春天 我们走在解冻的河边 吹出纷纷扬扬的 一首诗 一叠思念 我们可以一起离开 穿上我亲手缝制的隐身衣 时间看不见我们 世界看不见我们 我们折星星 一颗、两颗、三颗 永恒老去了 我们都会一直年轻 一直拥有两个人的孤独 我们要把眼睛变成金色 游在无边无际的海
我把星星 种在森林里 当星星花开放的时候 迷路的小动物 便能举着北斗星 找到回家的路 路 灯 路灯 睁着炯炯有神的眼睛 为沉睡的城市 守卫站岗
美妙的行动, 绝好的机会, 选在明天早晨。 今夜, 难入睡。 嘱咐鸟儿别怕风雨, 梳理羽毛更加娇媚。 我们迎着朝霞, 向树林走去, 去郊外放飞。 一只,十只,百只…… 成行,成队,成群…… 翅膀, 扇绿了春风; 叫声, 责怪着昔日的愚昧。 放飞鸟儿, 就是放飞自己。 面向大自然, 我们一起回归——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地球不能只有人类。
把过去写成历史 把未来写成希望 一条大街 长安、长安 把愿望写成现实 把现实写成辉煌 一条大街 长治、久安 灌成长长的磁带 这歌好雄浑、好洪亮 中国正步走 在全世界唱响
抱着一本书睡觉 书会睡着吗 书睡着了 会做梦吗 会走进我的梦里吗 抱着一本书睡觉 在梦里 可能会见到这本书 书走进我的梦里 可能会把我的梦 装饰得很美
春天的树 是小鸟叫醒的吧 每一声呼唤 都发出一颗嫩芽 嫩芽吐绿 嫩芽勃发 凑在一起 绘一幅春的图画 春天的树 是小鸟叫醒的吧 每一声呼唤 都开出一朵鲜花 鲜花泛红 鲜花灿烂 连成一片 写一篇春的童话
小明的作文库里 住着一群动词 可是,小明每次写作文 都不使用它们 它们忍受不了小明的冷脸色 决定集体离家出走 一天,它们来到山脚下 “攀登”手脚并用,很快到了山腰 “爬行”学着猴子的样子,轻松到了山顶 “跨越”用力过猛,摔了一跤 “滚动”费了好大的劲,还在原地打转 最后,它们在山脚下集合 打算重新出发 小明找呀找 也来到了山脚下 求它们回家 表示从此以后不再冷落它们
妈妈关心爸爸 妈妈关心爷爷 妈妈关心奶奶 妈妈还关心我 妈妈从不过问 家里的情况 可是我们却愿意 把什么都和她说 妈妈从不让家人帮忙 可家里人却都会 主动围着她团团转 这是为什么呢 有时,我真的很纳闷 难道关心有魔力吗
我是一粒 会飞的种子 我降落在 岩石缝里 见不到阳光 没有安身的土壤 只有一丁点儿水分 我倔强地发芽、生长 春天照样开花 秋天照样结果 一阵风吹来 我养育的种子 又开始了新的起飞
蒲公英妈妈 盼子女长大 等啊等啊 一直等到 满头白发
小蘑菇想当小雨伞 可是不能合拢呀 小雨伞想当小亭子 可是不能站稳呀 小亭子想当小蘑菇 可是不能生长呀 嘿,它们各有各的用处 不用去当别人,都会有人喜欢
今天 我学会一个词语 思念 我在纸上写满了思念 把它分成两半 一半折成一条船 漂向远方的爸爸 一半折成纸飞机 飞向远方的妈妈 很快 小船载着爸爸 飞机带着妈妈 同思念一起 回了家
下课了 同学都嬉闹 我掉泪 远方的妈妈 是否也在想念我呢 看书吧 妈妈喜欢看书的孩子 但是 没一会儿我的眼睛就模糊了 看不清字了
无人机携着我的手机起飞 快乐无人机飞向广袤的远方 “求证”金色牧场的面积 “求证”牛马羊驼的散落概况 “求证”毡房、彩钢房、瓦房 牛圈羊圈、网围栏的悠闲 金色牧场我黄金的故园 正在改变万千事物的走向 今夜,岁月再深 月亮还不是圆了又圆 放风筝 一个美少女在草原腹地 在湛蓝的空中放风筝 除了太阳和云朵 她放飞的愿景 成为唯一的飞天 晒一晒修长的四肢
我想画一只小羊 让蜡笔的绿色 走进大地的课堂 风打开画册 等待黑色眼睛 读懂苏醒的希望 等待小羊集合雨点、种子 在纸上 画出粉红色的梦想 看 云朵已经用春天的剪刀 剪出了一颗小小的太阳
秋天 风儿吹下一粒花籽 落进草地 冬天 花籽睡在土地妈妈的怀里 盖上厚厚的雪被 春风送暖,吹化泥土 花籽脱壳而出 小脑瓜钻出土壤 一场夏雨 花籽长成弯弯藤儿 小喇叭吹红墙壁
马鸣志,江苏沛县曙光小学二(7)班学生,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曾获第三届珠江儿童诗歌奖金奖、第三届“夏天的语文”中小学生优秀作品征集一等奖、第三届“青春·小作家”儿童新诗赛绿色未来奖等奖项。近百首诗歌作品发表在《东方少年》《兴趣阅读》《延河》《语文报》《当代教育》《劳动时报》等报刊。 创作感悟 写诗就是说出内心深处的话。一首诗就像是一个故事,每次我一念到自己写的诗,就能回想起当时发生的事。在我小小
诗歌,一定是儿童观察世界的一种独特语言。宛如一扇通往奇妙世界的窗,把一幕幕生活的情景定格在记忆深处,等到你读起诗句的时候,这些情景就会重新鲜活地回到眼前、心底。所以,儿童诗直白且纯真。小诗人更是喜欢用简单的诗句抒发内心最纯粹的情绪,用童趣把诗塞得满满的,任天真流淌。 你看,“小蜻蜓张开翅膀,练习飞翔/一会儿飞到了荷叶上/一会儿飞到了莲花上/一会儿飞到了莲蓬上/一会儿飞到了柳枝间/仿佛在演奏夏天的
江苏无锡新吴区南星小学于2009年3月成立“南星诗社”,之后又成立诗教团队“童诗种子营”。学校秉承“在诗中长大”的核心理念,以课题为引领、以课程为抓手、以课堂为阵地,扎实推进,拾级而上,取得了显著成果。学生杨婷、杨馨悦和卞宇硕获“童心里的诗篇”少儿诗会一等奖,彭小涵、宋思睿屡次在《兴趣阅读》发表作品。诗社获评“无锡市最美诗社”,学校获得了南京晓庄学院文学院童诗阅读与教育基地、江苏诗歌教育联盟学校、
一首生动、形象、画面感十足的童诗离不开童心童趣,也离不开比喻、拟人、夸张或反问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修辞手法能够增强诗的语言效果,让童诗发光发亮。 《碰撞》一诗形式整齐,不乏哲理性,又富有童真童趣。前面三段读起来鲜活、扎实,最后一段风格陡然转变,读着让人不禁微微一笑,诗句充满纯真和幽默,增加了阅读趣味和吸引力。 《发电机》一诗虽然很短,但是语言纯净清新,想象丰富。把星星的闪耀说成是星星在发电,
红红的苹果 像太阳 但没有太阳那样的温暖 像灯笼 但没有灯笼那样的烛光 红红的苹果 有酸酸甜甜的味道 很多人都喜欢 我品尝它 就露出微笑 笑起来的脸蛋 就像红红的苹果
路边的垃圾车 轻轻松松地 就把地上的落叶 全部卷进了回收箱里 我多想把书本的知识 也这样卷到大脑里面去 等到考试的时候 再输出到试卷上
绿树是那么温柔 她和风说着悄悄话 生怕吵醒了睡梦中的宝宝 绿树是那么温柔 她撑开一把大伞 生怕在树底下玩的孩子被晒 绿树是那么温柔 她掉下一片片落叶 生怕地面上的蚂蚁被雨淋
大风吹,呼呼呼 树叶见了打哆嗦 大风吹,呼呼呼 小草见了忙鞠躬 大风吹,呼呼呼 湖水见了皱眉头 大风吹,呼呼呼 走到哪里都威风 小鸟吃虫子 清晨的草丛里 有只小鸟吃虫子 一只、两只、三只、四只 我真担心它吃得太多 把自己吃成一只大虫子 然后 被另一只鸟吃掉
老师那双眼睛 会说话 就像两扇魔法的门 一开一合 把故事里的秘密 全放出来了 老师那双眼睛 又笑成了月牙儿 轻声呼唤我们 孩子们,快来看呀 知识的宝藏 全在这儿
噼里啪啦 雨点儿从天而降 落到地上 就像在跳蹦蹦床 噼里啪啦 马路上交通一片混乱 汽车横七竖八 堵在路上 噼里啪啦 到处都是五彩缤纷的雨伞 汇成了一幅流动的五彩画 噼里啪啦 花草树木像洗了澡 干干净净一尘不染 噼里啪啦 雨停了 下雨,到底是好 还是不好呀
柿子树上 三三两两的鸟儿围着柿子 你啄一下 我啄一下 吃得好开心 柿子树 成了鸟儿们的餐馆
春 天 作者:代霖瑄 小鸟唱着亮晶晶的歌, 每一声都像一颗跳动的露珠, 它们在说:“春天来了,快来看呀!” 雪花打着卷儿飘远了, 冬天披着白斗篷悄悄溜走。 春姑娘拎着七彩的篮子, 轻轻撒下一把绿, 小草就蹦出来了。 她又甩甩长长的袖子, 花儿咯咯地笑着探出脑袋, 树苗拍着手,踮起脚尖, 朝着蓝天举起自己的叶子。 而我呀, 在春风里偷偷拔高了, 像风筝线上的那只蝴蝶,
我考一百分 爸爸对我笑 我去做家务 妈妈对我笑 我陪弟弟玩 弟弟对我笑 他们对我笑 我也哈哈笑 欢笑会传染 快乐又温暖
窗外的雨始终不愿停息 屋檐下的鸟儿窃窃私语 我在淅沥沥的雨声里 静静地望着眼前的花骨朵 亲爱的海棠啊 你何时才能绽放呢 不知过了多久 天空露出彩色的笑脸 太阳迈着神气的步伐踏上半空 眼前的花骨朵 在阳光的轻抚下 慢慢绽开了
海水为什么那么深 因为海里有很多鱼 就像 把很多小石子放进杯子里 水位会升高 冒出来
雾的嘴巴 真大 树被它吃了 房屋被它吃了 道路被它吃了 村庄被它吃了 天空也被它吃了 雾的胃 能消化得了吗 可是,太阳一亮相 树、房屋、道路、村庄、天空 都露出来了 一定是雾害怕太阳 才悄悄吐出来 然后隐身
银杏园,一片片黄叶 飘飘荡荡,悠然落下 拣一片轻嗅 闻出了春的青翠,夏的灿烂 春的青翠,夏的灿烂 是耳边轻轻掠过 是满地黄叶堆积 渐蜷,渐黯 窸窸窣窣,是黄叶的轻语 与沃土相拥,与树根为伴 再来一场雪的洗礼 轻轻游走生命长廊 梦中漫游,蕴蓄 当吹面不寒杨柳风起 看枝头 新绿的叶瓣
学校院子里有几棵垂丝海棠,去年冬天,天气暖和的时候,居然冒了小花朵,一看就知道这些花都是小迷糊,看错了日历。今年开春,我经常绕过去,看看它们有什么变化。没有,一直都没有。直到上周,许多粉色的花苞冒出来,我心中阵阵欣喜,中午便趁着阳光暖暖,把孩子带到院子里,让他们去发现、去感受。 小小的花苞那么那么多,密密匝匝的,细细的嫩芽中间,就这样一簇一簇地挤在一起,靠在一起,让人心生欢喜。 大自然真是最好
常州,古称毗陵、晋陵,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京杭大运河从常州穿城而过,这不仅为常州带来了繁荣的地方经济,更赋予了这座城市独具一格的运河文化底蕴。 自古以来,诸多文人墨客在常州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他们将常州旖旎的自然风光与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巧妙融合,共同编织出一幅幅怡人心神的诗意画卷。南唐诗人李中曾在《登毗陵青山楼》中写道: 高楼闲上对晴空,豁目开襟半日中。 千里吴山清不
华清宫,一个神秘而美丽的仙境。作为一匹千里马,我有三次路过华清宫的经历…… 第一次真正的日行千里,说来真是可笑又可叹。那天黎明时分,我和伙伴来到了一片荔枝园,人们小心翼翼地摘下那一颗颗饱满的荔枝,轻放在特制的木盒里再置于竹篮中,外面竟然又加了铜制的箱子。我能感受到,这些荔枝的使命不同寻常。它们被层层包裹,仿佛是珍贵的宝物。只听骑手念了一声:“长安!”我们如离弦之箭般飞驰而出,脚下的土地快速后退,
开元二十四年的春天,时年三十六岁的李白正在雁门关外游历,正巧接到好友元丹丘的信件。李白欣然来到洛阳与友人相会。这是他第二次来到洛阳,洛阳曾是他年少时梦寐以求的地方,他曾无数次憧憬过洛阳的花团锦簇、美酒佳人,可当他真的再次来到洛阳之后,即便对这里的街市已经相当熟悉,他的内心却十分复杂,深知这里不是他心灵的归宿。 夜深时分,陷入沉思的李白回想自己许多年前离开四川江油,之后漫游吴楚、行歌江南,也曾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