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无痕,流光易逝。本期刊物付梓之时,正值2024年新年到来之际。 站在岁月的路口,回望刚刚过去的2023年,我们策划了12期“精彩连载”,从不同角度深入回顾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传奇一生。伟人离开后的每一年,我们都深切地怀念他。本期,我们为您带来“独家策划”——毛泽东,踏遍青山人未老,伟人风采从历史中缓缓走来。 “踏遍青山人未老”出自毛主席的《清平乐·会昌》,这首词是其长征诗的序曲。他黎明登
2023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主席诞辰130周年。 毛主席离开后的每一年,我们都深切地怀念他。 他的步伐迈出乡关,在激荡的中国敢说、敢做、敢战斗,带领中华民族走出混沌长夜,迎来灿烂曙光。 他的眼光望向全球,在剧变的世界敢破、敢和、敢帮助,在全球不同肤色的人民中赢得崇高声誉,受到众多景仰。 他的情感细腻深沉,在亲人和群众心中可亲、可信、可敬,战场上的百炼钢化为家书中的绕指柔。 他是20世纪
每年12月26日,世界怀念一位伟大领袖,一群人怀念一位可亲可敬的家人。 这之中,有毛泽东主席的子女、孙辈、曾孙辈,也有在他身边工作过、生活过的许多普通人。这是所有怀念里,最柔软、最亲密的一份。 “有人说毛主席光有革命情谊,没有家庭的温暖,这是不对的。”毛主席的生活管理员吴连登郑重说道。我们的讲述,就从亲人毛泽东开始。 手足情 从1964年到1976年,吴连登作为毛主席的生活管理员,在主席身
时光倒回到1913年春天,那时毛泽东是一位风华正茂的青年。他尚未满20岁,留着寸头、眼睛大大的、双颊鼓鼓的,刚刚被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录取。次年,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并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以下简称一师)。于是,他来到长沙城南的妙高峰下,叩开了一师的大门。 毛主席后来回忆起在一师的日子时感慨:“我的知识,我的学问,是在一师打下的基础。一师是个好学校。” 2023年11月7日上午,记者踏入了伟人的母校。古
毛主席哭了。 那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夏天。安徽、河南交界连降大雨,淮北地区遭遇百年未有之大洪水。一份电报中讲道:“由于水势凶猛,来不及逃走,或攀登树上,失足坠水(有在树上被毒蛇咬死者),或船小浪大,翻船而死者,统计四百八十九人。”看过电报,毛主席流下了眼泪,还在“被毒蛇咬死者”和“统计四百八十九人”两处画了横线。 他是革命与战争淬炼的伟大战士,可短短几十字让他潸然泪下,只因其中写的是人民疾苦
1938年3月20日,延安。 21岁的萧军,经过20多天跋涉抵达这里,住进陕甘宁边区招待所,意外碰到了昔日好友丁玲。丁玲比他早到一年多。故友重逢,相谈甚欢,聊到晚上才各自散去。第二日,丁玲去见毛主席,无意聊起萧军不请自来已到延安。对萧军,毛主席早有耳闻,知他是鲁迅的大弟子,也很欣赏他的小说《八月的乡村》,当即派人前往招待所表示问候,并邀其见面。 萧军性格倔强,一口回绝了。没想到,毛主席第二天亲
1912年秋天,长沙定王台湖南省立图书馆。入门处站着一名青年,青年瘦瘦高高,仰着头,一动不动——他被墙上的世界坤舆大地图吸引了,希望从上面找到自己的家乡。但他看了一遍又一遍,地图上既没有湘潭的字样,更没有韶山的名字。 这是未满19岁的毛泽东,走出乡关刚一年多。他被震撼了:世界原来那么大! 1919年,毛泽东积极组织湖南青年赴法运动,自己却没有去。他在给同窗周世钊的信中解释:似乎应先研究中国的古
13岁的毛泽东,日常一天是这样度过的——在井湾里私塾读书,沉浸在“旁门邪道”的杂书里,如《水浒传》《三国演义》《隋唐演义》等旧小说。老师不让读,少年就用课本挡着,偷偷读。回到家里,父亲也不让读,他就用布把窗户遮住,让父亲看不见灯光。老师毛宇居看到他喜欢读杂书,就故意多点些如《左传》之类的经书课文,让他背诵。少年都能应付裕如。 82岁的毛主席,日常一天是这样度过的——身体衰老了,视力减退了,但读书
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卓越政治家,也是独领风骚的伟大诗人。在缔造新中国和建设新中国的历史进程中,他成就了举世公认的千秋伟业,也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不朽诗篇。毛泽东诗词是现代中国沧桑巨变的宏伟史诗,是毛泽东奋斗人生和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它以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感染、熏陶并激励了几代中国人的成长。 大部分毛泽东诗词作品明白晓畅,但毕竟形式古朴、用词凝练、深沉蕴藉,要真正理解到位也绝非易事。究竟如何才能真正读懂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2023年11月29日,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在康涅狄格州的家中去世,享年100岁。 基辛格是国际知名的学者、政治家和外交官,曾在美国两任总统任内任职,对美国外交政策有着深刻的影响。退出政坛后,基辛格作为顾问和学者保持着对国际事务的关注,提出了很多影响全球的观点。 2023年7月,刚度过百岁生日的基辛格来到北京,受到了中方的最高礼遇。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钓鱼台国宾
基辛格的一生充满传奇。有人如此形容:“魏玛政权、德国纳粹、美国大萧条、二战、欧洲重建、冷战、越战以及水门事件,一次又一次惊涛骇浪,他都经历过了。尽管所有风暴都会留下创伤,但他并没有被击垮。” 从犹太移民到美国学术界红人 1923年5月27日,基辛格出生于德国巴伐利亚州菲尔特市的一个犹太家庭。基辛格10岁那年,希特勒赢得了德国国会选举,并出任总理。很快,针对犹太人的迫害在德国各地上演。基辛格的父
1923年5月27日:生于德国菲尔特市,犹太人后裔。 1938年:因不堪纳粹对犹太人迫害,全家移居美国。 1943年:加入美国国籍。 1943年至1946年:在美国陆军服役。 1950年至1954年:1950年毕业于哈佛大学,195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95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969年:任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 1971年:作为美国总统特使秘密访问中国,与中方携手促成了
抗美援朝被称为“开国第一战”。中朝人民军队浴血奋战,歼敌百万。三年战争,停战谈判谈了2年17天,其中关于战俘问题就谈了1年6个月。其间,美方极少数人谎称“志愿军掠杀战俘”,企图蒙骗联军官兵和世界人民。随着志愿军宽待俘虏的真相传开,世界轰动,正如一个英军战俘感慨:“中国人民改写了世界战俘史。” 宽待俘虏是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和一贯政策。毛泽东早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就提出要“释放俘虏和医治伤兵”。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列举“十七条困难” 1945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七大。毛泽东在作大会结论时强调,在看到“光明”的同时“更要准备应对困难”,他一口气列举了可能出现的“十七条困难”:第一条,外国大骂;第二条,国内大骂;第三条,被国民党占去几大块根据地;第四条,被国民党消灭若干万军队;第五条,伪军欢迎蒋介石;第六条,爆发内战;第七条,出了斯科比(英国指使和协助希腊反动政府军进攻希腊共产党领导的军队
2024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长征最终能够取得伟大胜利,离不开浴血奋战和在各地坚持革命斗争的红军指战员,离不开各族人民特别是各革命根据地人民的支援,更离不开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其中,周恩来起到了他人无法替代的特殊重要作用。 一次次历尽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一次次突破生死绝境,涅槃重生。 从弱小走向强大,从苦难走向辉煌——9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开始长征。两年
开国上将刘震出身穷苦,从小立志要为天下穷人拼命。他以勇挑重担、敢打恶仗、敢啃“硬骨头”的顽强战斗作风享誉军内外。刘震教育子女严格,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子女不仅继承了父辈艰苦朴素、爱党爱国的优良作风,且个个成才。他的三个儿子皆为军人,其中,长子是中将,三子是少将。 父子将军 在大别山、桐柏山交会的湖北孝感小悟山下,有个叫刘家嘴的地方。1915年3月3日,刘震就出生在这里一个贫困的家庭,他原名刘幼安
东北野战军南下途中,两边是国民党俘虏,拥挤不堪突然传令:“刘司令员来了!”人群中立即让出一条通道来刘震骑着马,威风凛凛,飞驰而过 刘震(1915-1992),原名刘幼安,湖北孝感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15军团师政委。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八路军115师344旅旅长、新四军3师副师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吉江军区司令员、政委,东北民主联军2纵司令员,十四兵团副司令员兼
“作为榜样,他将激励我们像他一样,工作、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刘震和妻子李玲育有三子四女,子女们在刘震夫妇的教导下,不仅继承了父辈的优良作风,且个个成才,当工人的是好工人,参军的是优秀军人。刘震的三个儿子都参军报国,其中,长子刘卫东是中将军衔,三子刘卫平是少将军衔。以下是刘震子女们的回忆。 “朴素的生活作风是爸爸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 我们崇敬爸爸,因为他有辉煌的经历。我们热爱爸
“对于共产党的无限忠诚,对于革命事业的忠贞不渝,是父亲等老一辈革命家留给我们后人的精神资产。” 刘震在教育子女方面很严格,首先要求子女要有艰苦朴素的作风。刘卫兵回忆说:“我家吃饭不能浪费,甚至连一个米粒掉在桌上也要捡起来吃掉。我们从小没有穿过什么新衣服,爸爸的军装给我们改改穿,就算是一件新衣服,也是我穿完了弟弟穿,弟弟穿完妹妹穿。” 刘震夫妇身体力行地教育子女要勤俭节约,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用奋斗、爱心和奉献书写了一个大写的“人”这个“人”,屹立于天地之间光芒四射、辉耀苍穹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上强调:“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要深度挖掘优秀企业家精神特质和典型案例,弘扬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家示范作用,造就优秀企业家队伍。”本刊特别采访湖北知名企业家曹忠生,讲述优秀企业家奋斗故事,弘扬企业家精神。 曹忠生,湖北黄石人。中共党员,湖北省
亲爱的读者朋友,欢迎加入传奇人专栏,“读人物、学知识、交朋友”。《今古传奇》弘扬主旋律,提供正能量,影响日巨。亲爱的读者朋友,您对本期刊物有何建议和意见?请不吝指点! 温馨提示:互动为读者交流平台,来信(稿)选登,会作为年底评选优秀读者的重要依据。谢谢您的热情参与! 尊敬的主编: 您好! 贵刊在编辑同志的精心策划下办得红红火火,我也成为贵刊的忠实读者。我退休后在报刊亭偶然看到贵刊,翻阅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