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防范化解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是推动银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保障国家金融安全的重要抓手。在理论分析基础上,运用银行微观数据实证检验跨境资本流动强度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效应和影响机制。研究表明:第一,提高跨境资本流动强度显著降低了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增强证券投资、其他投资的资本流动强度显著降低了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而增强直接投资资本流动强度有利于降低商
摘要:从中国金融分权实施形式出发,分析地方银行作为金融分权的具体机构对民营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首先,地方银行的建立确实会增加民营企业的信贷比率,但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在经济发达、地方国有企业积极推进产业升级的地区这种促进作用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切实缓解民营企业融资约束方面,重要的不是地方银行规模增加而是银行控制权结构优化,由地方政府向市场控制分权越多,越有利于缓解民营企业融资约束。从城市商
摘要: 全球金融危机造成国际资本剧烈波动并严重影响各国经济,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影响尤为明显,引发对资本管制政策必要性的重新思考。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暴发导致的新一轮资本流出给新兴市场国家带来的巨大冲击,以及中国不断推进的金融市场双向开放引起的对全球金融状况的敏感性逐步增加,都凸显出合理使用资本管制政策的重要意义。通过梳理近年来关于资本管制政策实施的理论基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待资本管制政策的态度
摘要: 在中国人口红利机会窗口逐步缩窄背景下,需要对新一轮户籍改革的劳动力城乡再配置效应进行评估。通过构建一个劳动力多元化流动决策的分析框架,阐释户籍改革影响劳动力城乡再配置的理论机制,并基于2012—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新一轮户籍改革显著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与未放开户籍管制的城市相比,放开落户限制城市持有农业户口且在农村地区就业的劳动力减少了3.4%,
摘要:作为人类一次大规模的准自然实验,中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之后,其政策效应和历史经验需要深入总结。跳出仅聚焦精准扶贫政策效应“显性价值”的传统视角,从更广阔的视域来审视其可能带来的“隐性价值”,评估其“看不见的效应”。基于对脱贫县非贫困户外出流动人口这一非政策群体可能是外溢对象的观察,利用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方法评估精准扶贫政策对其收入的外溢效应。研究发现,精准扶贫政策对
摘要:资本“脱实向虚”严重制约着实体经济发展,优化资本配置成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从“脱实向虚”现象的成因机制展开分析,探讨治理资本“脱实向虚”的新思路。运用动态优化方法推导出满足社会福利最大化目标的最优垄断加价率计算公式,并对比分析1998—2020年中国、美国、德国多部门最优垄断加价率与实际加价率间的量化关系。研究发现:(1)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是中国资本“脱实向虚”的起点;
摘要:家庭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一个关系到中国数亿居民福祉且待妥善解决的问题。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研究发现,使用天然气或电力替代散煤等固体燃料能显著降低暴露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脏病和中风等疾病的患病概率。在此基础上,以陕西省家庭能源转型为例,利用患病概率估计值测算居民健康改善带来的环境效益,同时考虑温室气体减少的低碳协同效益以及转型的经济成本,全面评估三种家庭能源清洁转型方式的净效益。结
摘要: 结合当前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背景,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构建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理论框架,分析市场需求效应、城镇化效应等需求端的作用。以中国2013—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测算数字经济发展综合指数,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并检验需求端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了产业间、产业内的结构转型升级,选取1987年各省份邮政营业网点数的历史数据作
摘要:环境分权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于环境事权的分配,而“国控源环境数据直报”政策本质上是一次调整环境分权化水平的改革。将该政策视为一个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其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该政策在短期内会显著抑制国家重点监控企业的生产率提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抑制作用会逐渐消失。结合环境分权理论进一步阐释和验证该政策对企业生产率的潜在影响机制,发现该政策主要通过挤出企业研发投入、
摘要:组织创造力被认为是能快速提升企业创新绩效、获取未来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然而,由于组织惯性阻碍了创造性想法的成功实施,因而如何降低组织惯性给创造性想法的实施带来的不利影响是提升企业创新效率的关键。以318家中国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回归方法,分析并检验长期导向、战略柔性以及两者的交互对组织创造力与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并运用斜率逐对比较法对比在长期导向与战略柔性的不同交互状态下,组织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