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画家韩书力举办“进藏四十年绘画展”。他在备展时发现,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许多得意之作,价格已经涨到了无力回购的地步。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韩书力身上,也发生在很多西藏当代画家身上。他们的艺术作品或是被入藏游客低价买走,流散到海内外,或是自生自灭,踪迹难寻。这让韩书力意识到,必须要为西藏当代绘画作品提供一个良好的归宿。 当时,西藏尚无一座美术馆,更别提集“收藏、展示、研究喜马拉雅造型艺术于一
水泥厂原来的筒仓,被改建成艺术家创作驻留基地 红色工业遗迹 如今,洛桑多吉已过耳顺之年,对自己的一生仍不无感慨。1975年,十八岁的他离开山南曲松县,通过招工进入拉萨水泥厂,一干就是三十八年。 坐落在根培乌孜山麓西侧、东嘎山山脚下的拉萨水泥厂,是西藏第一家水泥制造企业。 在青藏铁路通车之前,西藏长期交通不便,运送水泥困难,运输成本极高。水泥供应量的不足,造成了自治区内基础设施建设缓
缘起 西藏这片分布在世界屋脊上的土地,堪称地球的“第三极”。自古有着独特的艺术形式,特别是自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和自治区政府成立以来,西藏艺术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以西藏为题材的艺术作品精品迭出,成为中国近现代艺术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021年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也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 西藏70年艺术的发展,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西藏现代化建设,并对西藏全方位支援取得卓有
吴作人:1927年至1930年初先后就读于上海艺术大学、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及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从师徐悲鸿先生,并参加南国革新运动。早年攻素描、油画,晚年后专攻国画,以凝练而准确的形象融会着中西艺术,是继徐悲鸿之后中国美术界的又一领军人物。 《寥廓任奔驰》国画,西藏美术馆藏,1988年 吴作人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务长、副院长、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西行后外祖父画了很多牦牛的画
《翻身曲》之一 在西藏美术馆即将落成之前,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潘世勋捐赠了自己的油画《草原三代人》,这幅作品是他在青海藏区果洛州绘制的,让他得以以一种平实、客观、认同的态度来抒写藏族人民的人性美。 实际上,从1960年第一次走进拉萨,潘世勋教授已经到过藏地几十次,他亲历了那段历史变革,藏地也给了他艺术的源泉,保证他持续不断地创作,从美术史上的经典作品《翻身曲》《我们走在大路上》到后来的《雅江藏女》
裴庄欣,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藏自治区美术家、摄影家协会会员。 1956年成都出生,1971年到西藏昌都,1978年考入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后重返西藏工作,1989年获“美中文化教育交流基金会”奖学金,就读于纽约州立大学艺术系。现居北京、旧金山两地。 我曾在接受醍醐艺术采访时说:那个时代胶片的感光度,尚不足以传达出殿堂里酥油灯微弱的光,除了凭借长期细微的观察,和几乎浸入骨髓的记忆与
《贡措》1999年 算起来,我画西藏的时间已经有37年了。在西藏的日子是我最难忘的人生经历,西藏是我最重要的绘画题材。 大学时代,充满对远方的幻想,喜欢看杰克伦敦、海明威的书,向往他们的传奇经历。1983年陈丹青的《西藏组画》的展览和发表对我触动很大,我被高原上的藏族人的形象、西藏文化、高原上的大自然所吸引,知道了还有那样一个神奇的地方和那样一个质朴的民族。 从《果洛的孩子》到自己的一些代表
作为西藏对外展示新形象的文化窗口,西藏美术馆的建立对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升城市品质品位、营造文化氛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有了美术馆,人们大概最关心的就是美术馆的展品、展陈事宜。 策展人、画家罗伯特·斯托尔曾说:被艺术感动就是被带离熟悉的环境,跳出自我而灵魂出窍,好的作品会让人回首旅程的起点还有留在身后的那个有限的自我。 虽然艺术是博大精深的,但我们身在西藏,必然会更多关注本土画家及他们
20世纪80年代初期,西藏,作为一种特殊地理和文化的存在,开始成为内地知识分子的一种情结。当时四十岁出头的余友心,相比之下在这个群落中算长辈。与西方思潮的追随者相比,他和一帮年轻人的奋斗目标却逆向而行。不管西方艺术界在干什么,他们选择去了解藏民族在干什么,藏族民间艺术在干什么,宗教艺术在干什么。他们把创作扎根在藏文化的土壤上,再把学到的现代艺术创作能力与之结合起来,创造出了一个新的西藏艺术的表
《远方的牧民朝圣者》 “美术馆能带动整个社会文化氛围和文化影响力,也标志着这座城市文化规格的提升。过去说每个寺庙都是一座博物馆,因为里面的壁画无比精彩。但没有现代美术馆,许多当代画家的作品都流失了,所以西藏美术馆的成立起到了很大的弥补作用,画家的作品有了展示的场所,这对我们特别有意义。”聊到西藏美术馆的成立时,次仁多吉激动地说。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西藏第一代油画家,次仁多吉老师的绘画形成了个人
《康巴人》系列 说到绘画题材,人物画无疑是阿旺扎巴的最爱,也是其所长。多年来,每次有机会下乡、外出,他总随身装着铅笔和速写本,一有发现就立即画下来。 “我们的祖先在青藏高原生息繁衍几千年,而且欢乐地生活着,我觉得这是奇迹,也是他们对世界最大的贡献,所以我特别喜欢画他们。加之我从小生长在昌都,最了解的亲戚朋友都是康巴人,所以我画的人物又以康巴人为主体。” 西藏美术馆成立伊始,阿旺扎巴《康巴人系
作为一名西藏本土艺术家和美术教师,次旺扎西亲身经历且目睹了近几十年西藏的美术创作和教育的发展。他在《20世纪西藏美术史》的著作中,梳理了西藏当代美术发展史,在艺术实践之余,不忘向历史借力,这也许才是接近西藏的真正途径。寻根之旅并未结束,只是换了一个方式。 折射在他胳膊上的光环,像一只造型奇特的手镯。无论风如何鼓舞,画室里的一切都岿然不动。次旺扎西安静地坐在沙发上,慢慢回忆起那些将他带到这儿的
嘎德的作品在藏族当代艺术家中极具辨识度,而且不局限于架上绘画、观念摄影、装置艺术……他更善于从生活中去发现隐喻,再由作品表达。 2006年,作品《冰佛》被栗宪庭先生誉为“西藏当代艺术的里程碑”。作为本土最重要的当代艺术家之一,他的生命历程贯串西藏当代美术史。 本次西藏美术馆收录作品——《太阳》,是嘎德《佛珠》系列其中一幅代表作。 嘎德现在的工作室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小院子,外面没有任何明
《马赛克》 次仁朗杰,2011年 穿过车如流水的江苏路,钻进位于拉萨八廓街南侧的朗顿巷,时空仿佛瞬间被置换,喧闹戛然而止。 这个被各种建筑合围起来的不起眼老巷,距今已有1300多年,系旧西藏朗顿家族的居住地。它曾经的辉煌无人得知,但如今,次仁朗杰和他的妻子朗顿·德珍,却在这充满古老文化气息的深宅大院里,用他们的艺术才华和对传统藏文化的虔诚,耕耘出了属于自己的西藏色彩。 更为有趣的是,抛开夫妻
曹梦热爱写生,在深入生活的基础上,她用心提炼出今日西藏给她的感受,油画色彩明亮而不失厚重,一扫过去人们对于西藏的印象,将观众带进童话般的世界。 在她眼里,古建筑已经不单单是一些石木结构的房子,其表面之下潜藏的独特内涵才是最吸引人的,她行走在深宅古寺,寻找绘画的乐趣。一画就是整整六年。其间,光是哲蚌寺,她就流连了三年之久,并在那时期创作了《哲蚌寺措钦大殿》。2022年,西藏美术馆开馆在即,作为年轻
回顾过去上千年的历史,西藏艺术几乎等同于宗教艺术。百年前,一代大师根敦群佩从青海来到西藏,不仅掀起了一场学术风潮,还突破了藏地绘画题材和技术的局限。和平解放后,文艺的“春风”吹到了西藏,本土创作者们开始追求创作技巧、艺术理念和语言表达上的创新发展,优秀的作品层出不穷,一系列的画廊、艺术空间以及即将启用的西藏美术馆应运而生。 2003年,几个拉萨艺术家筹办了一个名为“根敦群佩”的当代艺术画廊,
西天的残霞尚未冷透,旅团已经点燃了篝火,即将开启又一个愉悦的长夜。 本藏扎西扎了一条深色的头巾忙碌,汗水浸湿了头巾边沿,他在烤一头5岁的牛。户外野餐,烤全羊、全猪不少见,烤一头牛让经验丰富的野奢玩家也感到惊讶。扎西带着骄傲的神情说:“在我记忆中,烤牛我是第一个做的。” 当时,他参与制作了名为“游宴”的户外高端旅行产品。“游宴”主打美食,不做普通路餐,设计旅行路线冲着食材而去,用当地特产做出
2019年7月29日,已经47周岁的张晓华,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说服家人,毅然决然地报名参加了第九批援藏干部的选拔。经组织考察,他被派往西藏自治区监狱管理局开始援藏工作。有位同学在了解情况后,感叹道:张晓华,你都47岁了,不是小伙子了,还去援藏,你不要命了吗?出发前,他发了一条朋友圈:“山高水长,道遥路远。殚精竭虑,敏行讷言。不负韶华,无悔无憾。” 在此之前,他在司法部燕城监狱任指挥中心主任
工布新年期间的切玛 工布新年除夕夜烤结达 工布响箭比赛是每年工布新年期间都会举行的活动 翻开藏历显示,今天是藏历九月三十(12月4日),也是传统工布新年的除夕夜,这个被称为中国最早新年的地方,正在悄然将喜庆的氛围扩散至整个林芝。 从林芝首府八一镇出发,来到距离林芝火车站不远的巴宜区杰麦村,身着传统工布服饰的村民正围着篝火,口诵民谣跳起锅庄,正式拉开了工布新年的序幕。 村民多杰家和往年一样
《藏传佛教绘画史》 本书摆脱了对佛教史的依赖,展开了独立的西藏绘画史研究,并将其纳入中国美术史、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史,直至纳入世界美术史来考察,提出了对西藏绘画史正确定位的重要学术命题。同时,把西方美术的成熟理论运用于西藏绘画史研究,取得了开拓性的成果。《藏传佛教绘画史》提炼出了西藏绘画的形式语言系统,形成了完整的西藏绘画风格史;系统、全面、丰富的图像学比较研究,填补了西藏绘画史图像志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