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是现代公民的道德底线,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说:“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日前,《爱国主义教育法》正式实施,标志着国家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这是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举措,是时代所需、民心所向。广大学校如何贯彻落实《爱国主义教育法》,如何在
《甘肃省普通高中特色学校建设方案》吹响了甘肃省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的实践号角。如何推进落实好《方案》,各地各校既要做好宏观统筹和规划,科学定位学校发展方向,还要因校制宜,立足学校办学实际,构建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和实践资源。西北师大附中作为一所省级示范性高中,高度重视学校多样化特色发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在学校特色发展方向定位、多元课程体系构建、学习方式变革、特色师资队伍建设、考试评价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这个时间段,既是强化我国人民凝聚力的有效时机,也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和精神文明教育的最佳契机。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节日,加深对春节、元宵节等节日的了解,体验新年喜庆氛围,各校除了开展好“我们的节日”特色实践活动外,还应提倡在校外由家长引导孩子理解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实质,使其在欢乐祥和的氛围中感受传统文
中华文化丰富多彩,尤其是重要的传统节日,更有其独特的纪念意义和思想内涵,所承载的传统习俗凝聚着古代先贤们的智慧结晶,值得中小学生学习与弘扬。那么,如何利用寒假过春节这一契机帮助学生体验传统文化?作为学校,应积极引导家长,让其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一要发挥学校引导作用。在寒假来临之际,学校应提前给学生布置与春节相关的活动,如背诵古诗词、逛庙会、讲故事等,积极引导学生在春节、元宵节等重要传统节日
为引导学生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和春节,帮助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价值,应借助家长的力量,开展适合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首先,家长要引导孩子传承传统文化,及时了解每一代人对文化的看法,用实例让孩子体会传统文化的价值。在节假日,家长应该带孩子参观各类文化活动,让孩子接触传统文化,培养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如在春节和元宵节,可以和孩子一起逛传统庙会、制作灯笼、写对联、放鞭炮、体验传统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