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中国成立75年来,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法治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迈向强起来提供了有力保障,为人类法治文明的多样性和交流互鉴作出了中国贡献。新时代法治建设实现了从“依法治国”到“全面依法治国”、从“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到“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历史性转变,法治中国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就业、医疗、住房、教育、养老……每年全国两会,民生话题热度最高。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扩大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一系列举措回应多群体、多领域的民生需求。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始终秉持“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发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
【摘要】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健康中国战略启动以来,通过确定战略目标、全面规划、体系建设三个阶段,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健康政策体系。本文回顾梳理新时代健康政策体系,对健康中国建设进行全景式观察,并将“健康中国行动”和“五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点和难点,系统阐释推进过程和改革动作,分析取得的成效,并探讨下一步发展的重点。
【摘要】乡村教育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支撑,发展乡村教育有利于促进社会均衡发展,满足适龄学子对教育的需求,进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第一次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迄今20多年,乡村少年儿童入学难、失学率高的问题从根源上得到解决,乡村适龄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基本需求从根本上得到满足。乡村教育在普惠性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精准帮扶机制逐渐形成,乡村教育赋能乡村全面振兴颇有成效。立足新时代我国乡村教育发展的新阶段和人民群众的新期盼,要做好乡村教育这篇大文章,不仅要回归教育育人的本质,还要转变发展理念,深化简政放权,推进放管结合,强化乡村教育发展的育人功能、促进乡村教育内生发展动力、提升村民终身教育意识。
【摘要】得益于经济运行的回升向好、各类稳就业政策效果的集中释放,当前我国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并呈现出逐步改善的态势。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发挥各项政策的协调作用、进一步强化部门协同和多元主体联动等,是当前稳就业的关键。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前瞻性地引导和优化全社会人力资源供给、优化劳动力市场结构等是推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举措。
【摘要】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居有所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完整准确全面认识住房的多种属性,确保住房的居住功能优先,在住房相关制度政策设计中把握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界定好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并发挥好各自优势,努力实现住房民生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住房民生建设取得的重要经验。当前,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不断向更为优质、形式更为多元、保障更加坚实、更高质量发展,“住”的品质持续提升,“有”的形式更加丰富,“所”的保障更为有力和多元,“居”的内涵不断深化。
【摘要】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老龄化的趋势性特征。为保障城乡居民公平享有基本养老保险,我国于2014 年将新农保和城居保两项制度合并实施,形成了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统一,不仅能够让亿万老年人老有所依、生活无忧,更增强了全社会的安全感和凝聚力,同时对于人口自由流动、拉动消费也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推动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增进民生福祉的必然要求。我国现行社会救助制度在过去几十年里很好地发挥了兜底性民生保障作用,对我国改革开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起到了积极的托底作用。当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环境条件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社会救助制度面临防止返贫和解决相对贫困任务叠加、人口老龄化、走共同富裕道路、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等带来的挑战。推动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需要形成合理的覆盖面,构建全面的救助体系,达到恰当的救助水平,形成精准的救助效果等。
【摘要】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是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九大重点任务之一。绿色低碳是生态文明建设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环境已经形成,绿色低碳转型势头强劲,支撑绿色转型的社会基础不断壮大。然而,当前节能减碳形势依然严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存在瓶颈,绿色消费潜能需要进一步激发,绿色竞合的国际博弈日益激烈。因此,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需要立足国家战略需求,对照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目标要求,从前瞻视角探讨如何将绿色低碳转型措施嵌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
【摘要】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作为新时代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抓手,强调人才队伍的高质量、人才集聚的高层次、人才效能的高水平、人才生态的高品质,将成为推动我国人才事业发展的强大牵引力和驱动力。实现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战略任务,必须改变束缚人才发展的思维方式,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贤若渴,不拘一格,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
【摘要】青年科技人才学习动力强、知识更新快、成长空间大。为了进一步推动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应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构建良好创新生态,为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当主角”给予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帮助、更有力的支持。营造促进青年科技人才创新的良好生态,应以科学家精神为指引,以资源的平衡、协调及共享为核心,以解决青年科技人才实际问题为着力点,强化系统的精神谱系引领,创设有利于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的制度环境,形成有利于青年科技人才创新的社会环境。
【摘要】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在建设科技强国的进程中,人才是基础,是重要支撑。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准人才工作的战略、方向;不断强化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实现人才对科技的强支撑;不断优化人才区域布局,实现人才协调发展;不断优化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完善人才相关政策与法律。只有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营造良好人才创新生态环境,才能更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实现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
【摘要】群众路线和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石,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群众路线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方法论指导,确保民主实践不偏离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利益,全过程人民民主则为群众路线提供制度保障和实现途径,使党的领导能够通过民主程序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支持,实现了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机结合。这既保证了政治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又确保了政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有力推动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
【摘要】健全我国房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综合考虑房地产市场准入制度、退出机制、信息透明度和监管手段等多个方面;重点加强对房地产企业资金状况的监管,对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来源、资金用途、资金运行状况等各个方面进行严格规范和管理;同时注意满足房地产企业合理的融资需求。
【摘要】培育绿色理念,促进绿色消费,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对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绿色消费发展,但绿色消费的现状、趋势和实践折射出人们对绿色消费仍存在一些误区。以绿色消费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应从理念、政策、产业发展、保障机制等方面多管齐下、全面创新,坚持节约优先的绿色消费理念、完善绿色消费的政策体系、重视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快绿色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绿色消费长效机制。
【摘要】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发展历程揭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是一国历史传统与社会文化对国家科技创新系统形成与发展的重要积淀,它既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体现。我们要通过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积极培育企业创新主体,促进科技核心要素聚集与产业化发展,从而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摘要】数字经济从“互联网阶段”发展到“平台时代”,头部平台企业的影响力日益凸显,滥用共同市场支配地位行为时常发生,需要构建完善共同市场支配地位制度对其进行规制。数字经济条件下,该制度的适用主要存在缺乏法律和理论供给、认定标准失灵、救济措施不充分等问题。在做好数字经济反垄断的宏观背景下,应从制度的调适、标准的优化、救济模式的扩充三个维度作出回应,以助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摘要】美国对外军事援助数额巨大、形式多样、对象广泛、持续时间长,是二战后美国最重要的对外政策工具之一,对美国及受援助国进而对区域和全球的政治和安全产生重要影响。就对受援助对象的影响而言,美国的军事援助往往乏善可陈,而且为了自身的国家安全利益,美国往往在对外军事援助中置受援助国人权和民生改善于不顾。此外,美国对外军事援助往往是联盟的结果而不是原因,也难以带来更多的合作和支持。当前的地缘冲突和竞争将对美国对外军事援助产生重要影响。
【摘要】2024年,全球的政治极化现象将在选举政治中得到集中体现。美国大选当前,两党在移民、堕胎、枪支管控等议题上差异明显,政党精英和大众选民都出现了议题极化和情感极化的现象。欧洲议会选举预期将“向右转”,在欧盟各国国内极右翼政党崛起的背景下,欧洲议会极右翼派的席位呈现增长趋势。印度大选中反对党首次组成28党联盟来对抗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而莫迪则大打“宗教牌”和“民族主义牌”,不断加深着印度国内的政治极化程度。墨西哥大选恐将成为又一次“暴力选举”。政治极化与选举政治相互强化的趋势,将给当前的国际政治、大国关系以及全球治理带来深远影响。
【摘要】当前,美国单边霸权松动。与此同时,中西方基于各自文明特征的发展和治理模式碰撞加剧,这加速了霸权国开启“负和博弈”战略模式。美国开始破坏基于开放、多边规则的全球化秩序,将经济作为武器不惜以自伤为代价打压对手发展,逼迫盟友和中小国家选边站队,试图让世界重新回归俱乐部经济和政治、意识形态集团化状态。大国间“负和博弈”给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带来消极影响,导致更多国家出现连锁性政治动荡和社会治理困境
【摘要】随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乏力、贫富分化严重,国内社会矛盾问题丛生。为了应对新兴市场国家群体性崛起,转移国内社会矛盾,继续维护其“优先”地位,一些西方国家打着保护主义旗号,对全球秩序造成破坏。应对保护主义的负面影响,需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打造开放多元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县域作为连接城市与乡村的关键场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县域既会遇到各种艰难险阻和考验,也会由此产生各具特色的创新实践和探索。 近年来,鲁山县围绕建设生态文化美丽富强新鲁山目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问题导向”为路径,以“党建”为抓手,勇于直面问题,敢于破
【摘要】妈祖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千年的传播与传承,对东亚海洋文化、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人文交流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妈祖文化由初期的祈求海上航旅平安,演变至亲近民间、慈祥和善、有求必应的赐福祉、保平安,再到如今联结四海、沟通五洲的祈和平、求合作的愿景等等,其内涵和外延随着历史的演进在不断地丰富、拓展和深化。进入新时代,要积极推动妈祖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主动探索妈祖文化传播的有效路径,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摘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是不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全面推进国际传播工作。通过大力推动国际传播守正创新,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集群,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我国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更加鲜亮。
【摘要】科学合理地认识与处理信息化与数字化之间的关系,是推进“数字中国”战略需要面对的一个基本问题。当前,围绕这个问题,出现了一些模糊甚至错误的观点。在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上,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在探求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从理论和历史来看,正如工业化经历了蒸汽机技术、电力技术、信息技术等发展阶段一样,信息化也会经历模拟技术、数字技术以及量子计算等阶段。其中,数字化是一个相当长时期的信息化发展阶段。因此,人们要正确认识与处理信息化与数字化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演进规律。
【摘要】近年来,微短剧的发展呈现数量级增长趋势,成为不少年轻人追捧的“电子榨菜”。然而,快节奏、小成本、低门槛的微短剧在火爆流行的同时也存在内容质量良莠不齐、扭曲个人和社会价值观、损害艺术创作生态、影响国家形象等问题。推动微短剧健康可持续发展,需植根于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从政府端到平台端到行业端,推动多方主体协同发力,加强政府治理、平台治理与行业自治,通过多元共治规范网络信息内容生态建设,让微短剧引领新时代新风尚,成为人们雅俗共赏、喜闻乐见的网上精神产品。
【摘要】当前,网络微短剧正从野蛮生长的1.0阶段,转型发展为主流化、精品化2.0阶段。一方面,网络微短剧快节奏的叙事范式,“男频”“女频”类型制造的虚拟快感,满足受众碎片化的审美需求,带来了“一夜暴富”的野蛮生长;另一方面,国家广电总局针对网络微短剧乱象的整治,规范管理,推动网络微短剧创作的转型。网络微短剧唯有直面生活,表现现实中动人的瞬间,探讨竖屏美学的独特表达空间,才有可能真正走向主流化、精品化发展,迎来属于网络微短剧的黄金时代。
【摘要】中国有着悠久的基层社会治理传统,常以年岁、德行及能力为标准推举乡贤,优化基层社会治理。乡贤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历代王朝在基层体制设置的三老、父老等,另一类是选官制度中的文教与德行标准所引导形成的士人群体。从东汉世家大族到魏晋门阀士族,再到明清士绅,士人都在地方社会中承载着文化传承的使命,指导着社会生活,并充当着社会与政府之间的沟通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