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新时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应该围绕传承与弘扬这一主线,坚持在科学传承思想成果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思想遵循,恪守在充分弘扬文明特性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实践方略,在传承与弘扬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然创生出崭新的文明图景。中华文明历久弥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将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注
[摘 要]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事关党的先进纯洁和生机活力,必须一刻不停地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廉政理念、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廉政理论和中国共产党的廉政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等一系列新论述,创新发展了党的廉政理论,为新时代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南,对于丰富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全面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助力实现中
[摘 要]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遵循。研究习近平法治思想需站在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政治学、历史学以及伦理学等学科维度之上,体现这些学科研究的特点与要求,需要运用法学的理论与方法,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高度、政治学的宽度、历史学的厚度以及伦理学的温度;不仅如此,研究习近平法治思想必须要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
[摘 要] 文化基因是一个民族在历史活动中创造出的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民族精神与价值理念。在中华文明赓续不断的前提下,文化基因提供了贯通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思想典型及价值意向。基于对文化基因的演化分析,可从三个维度把握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内涵:在主体旨归上,从敬天保民的安民之策到人民至上的幸福之举;在规律认识上,从神秘常理的主动顺从到客观法则的归纳运用;在交往关系上,从和睦和顺的平衡势态到共赢
[摘 要] 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是我国多年的建设目标。在建设过程中,大量以构建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为研究对象的文章涌出。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法,探讨我国建设学习型大国的演进脉络和其中的热点问题。现阶段关于学习型大国建设的研究较为全面,成果也较为丰富,主要聚焦于我国学习型大国的建设目标、基本组成、建设路径与方法、建设措施与实践经验四个方面;但整体上还存在重经验、轻理论,缺少理论支撑与科学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快建设航天强国,为我国航天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提供了指引。深刻把握新时代建设航天强国的重要意义,有利于理解领会“航天梦”、航天事业对于创新型国家建设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新时代航天强国建设要在遵循加强党的领导、坚持自主创新、凝聚人才队伍、履行强军使命的原则基础上,形成打造完善的基础研究体系、发展中国特色航天经济、发挥航天
[摘 要]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出的一条以人口规模巨大为现实特色,以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为内生动力,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价值取向,以和平发展道路为必然要求,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奋斗目标的现代化道路。从洋务运动到新时代的今天,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道路充满曲折,但经过中国人民不懈探索,最终走出了一条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新道路。深
[摘 要] “人类文明新形态”开拓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广阔空间,为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供了方向指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明确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性,寻找二者的契合依据,并通过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正确处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
[摘 要]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坚持以多元一体为基础的建设理念,不仅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为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的基本原理为指导,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的重要思想。做好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要正确理解和深入把握新时代统一战线的时代性、民族性和创新性等重要
[摘 要] “三个务必”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新的历史起点对党所面对的新形势和肩负的新使命进行深刻分析后作出的重大政治论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对现实的清醒自觉和对未来的居安思危。从生成理路来看,“三个务必”需要从理论基石、文化底色和历史基因三个层面阐释其传承和演进过程。从内涵布展来看,“三个务必”是相辅相成、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百年大党的动力之源,体现了
[摘 要] 大学生党员是高校人才队伍中的重要群体和骨干,是中国共产党的新生力量和中坚力量。高等学校党的基层组织担负着在大学生中发现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职责。新时代下在高校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具有极其重要的时代价值,它是破解大党独有难题、提高发展党员质量、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初心学社”作为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的创新模式,采取以指导教师为引领、师生共同选题、学生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思辨、总结
[摘 要] 党的二十大将全球发展倡议作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明确中国将积极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一方面,全球发展倡议为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基本遵循;另一方面,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体现了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的具体行动和核心目标。二者相互促进、相互贯通,都是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和合作平台。推动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需要从
[摘 要] 通过构建中等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安徽省2011—2020年相关数据,运用熵值法、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灰色预测模型等实证方法,对两者耦合协调关系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安徽省2011—2020年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缓慢,乡村振兴发展明显,两者耦合协调度依次经历了轻度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与中级协调4种等级,未来5年耦合协调度将持续增长,逐步达到良好协
[摘 要] 志愿服务动机是影响志愿服务持续性的重要因素,社区居民的志愿服务参与程度影响着社区治理水平的提升。志愿服务动机是个体参与志愿服务的心理过程和行为动力,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对Y社区进行实证调查研究基础上,以个体政治身份为切入点,分析中共党员与非中共党员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公共利益的认同度、同情心和自我奉献精神上是否存在志愿服务动机的差异,结果显示,中共党员的志愿服务动机高于非党员。
[摘 要] “问题”是行动学习的第一要素,是行动学习的支点。行动学习围绕“问题”而开展,最终目的是要解决问题。团队就是把埋藏的问题挖掘出来的“手”,在行动学习过程中,起到“引擎”的作用。通过“问题”与“团队”两个要素的动态变化发展,可以清晰展现出行动学习运动的一般过程,最终实现行动学习的价值,促进事的解决和人的成长。通过建立“行动学习动态模型”,阐述“问题”与“团队”二者相互作用的关系,展现行
[摘 要] 历史线条地详细考察、深入总结和思考探析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立法演变,绘制人民陪审员制度演进的理论逻辑图谱,可为理论上透彻理解其制度价值和实践中主动发挥其制度功能提供重要支持。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法律属性逻辑表现为“三个制度”:宪法制度、宪法性法律制度和基本法律制度;演变逻辑表现为“四个转变”:由宪法制度转变为基本法律制度,由应当适用转变为选择性适用制度,由笼统模糊制度转变为具体细化制度
[摘 要] 中华优秀传统廉政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培养责任意识、引导廉洁修身、优化人才培养、丰富校园廉洁文化等具有独特的作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廉政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做好系统谋划和整体设计,从课程融入、组织融入、管理融入、文化融入、实践融入等方面探索行之有效的路径。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廉政文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摘 要]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民族工作之“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旨所在。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提,若无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便无根基。文化符号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价值载体,它们与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关联甚密。中华民族共同体在发展整合中赋予文化符号以鲜明的政治属性,使其完成由“自在”到“自为”的转变。文化符号在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