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于中国实践、面向人类发展,为中国新闻出版事业指明新方向、提出新要求。通过对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演进与时代意义的梳理与分析,立足中国新闻出版事业,提出中国新闻出版事业需要在宣传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凝聚社会共识、推动科技与文化融合创新、推动文明交流、建构学术话
【摘要】文章聚焦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涉及且为新闻传播学界所关注的十个重要政策导向话题,对其中主流及鲜明、深刻的学术观点进行梳理。具体包括: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过去学界较好地服务
【摘要】百年来,新闻传播学科蓬勃发展,伴随学科内涵的不断深化和学科外延的不断扩散,其知识体系逐渐呈现出碎片化、依赖化的特征。文章对近年来学界关于建构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的观点进行分析阐释,从必要性、历史脉络、构建路径三个层面,总结出建构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十个基本问题。文章认为,当前自主知识体系的研究正在解决框架性问题,从框架上回答了知识体系的建构问题,但还需构建内部架构,以“两个结合”为方
【摘要】中国特色出版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建设迎来研究热潮。在一流学科和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学者们从出版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相统一的视角,围绕出版学的“三大体系”进行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研究。文章在梳理2023年度重要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探讨构建中国特色出版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的紧迫性、主要研究成果、现存问题及趋势展望,为中国特色出版学科建设、出版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出版学科 自主知识体系
【摘要】目前,人工智能已广泛应用在信息传播领域。文章选取了2023年与媒介技术研究相关的文献,整合成十大观点:基于人类中心主义建立的传播学研究范式在研究对象、理论、方法三方面都受到人工智能技术的挑战,机器行为范式成为智能传播时代传播学研究的新路径;人工智能赋能传媒业应用与实践,多模态助力国家形象建构打开局面;大模型使用推动网络结构向超级节点的再中心化演变,进而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影响;深度伪造制造认
编者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间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导向”。出版业高质量发展,自然也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以“推动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出版传媒上市公司是中国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也是出版业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实践者和见证者,把握和分析我国出版传媒上市公司既有的主业营收结构及多元化经营的实际效果,是促进出版传媒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文章选取我国依托出版发行集团上市的20家出版传媒上市公
【摘要】媒体参与农村现代化治理,对于推动农村振兴、实现农民共同富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传统单向宣传模式下,媒体参与农村现代化治理面临着功能失调、结构失衡、行为失范、方式阙如等一系列困境,这些问题掣肘了媒体参与农村社会治理的功能释放。究其根源,传统传播体系是以工具性为核心的功能定位,忽略了农村社会、文化需求和利益诉求。文章认为,以公共性为核心的公共利益发声与公共准则协商机制在满足农民基本需求、防范农
【摘要】当代乡村借助媒介力量重振,乡村媒介内容和路径创新不只是工具式的,借助媒介逻辑的制度论,可洞见技术迭代下中国乡土情感回潮的精神内核,而从国家政策制度化的高度理解乡村振兴政策的媒介实践,可把握中国乡村社会和城乡发展的文化及结构,以及对个体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要义。当下各类乡村现象级自媒体及乡土原生态剧集、纪录片等是乡村媒介内容的创新,实质是在乡村振兴政策的指导实践下,媒介化社会中媒介逻辑突破了城市
【摘要】空间是公共生活和权力运行的基础。空间生产对于形塑可沟通性和治理有效的乡村社会意义重大。文章从空间—传播—治理的理论框架考察新农村社区的村民交往方式、传播网络以及治理模式的变迁。研究发现,以连片规划为特征的新农村社区,产生了新的生活空间,新空间驯化了村民的仪式化生活,村民获得了新的身份认同;生活空间的改变拓展了村民的交往空间,丰富了村民的交往形式,进而建构了可沟通的乡村;公共空间的增加使得公
【摘要】地缘文化背后潜藏着对于国家观念、价值与信仰体系建构的重要作用。文章从中国电视剧国际传播的文化实践与空间表征出发,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十国问卷调查,发现其传播现状具有趋同地缘推移的网络传播力度、各国观看体验的圈层集中趋势、超越国家界限的内凝文化价值、诉诸文化审美成效的实践调整、指向动态外交的地缘文化表征等特点。中国影视作品内蕴的传统文化吸引力,是其展开地缘传播的优势所在,对此,未来中国电视剧
【摘要】近年来,受到本土功能主义应用式传播研究风气的影响,相关研究对数字媒介生态理论维度和分析视角的革新、凝练和批判有所欠缺。文章在梳理对媒介生态学相关误读的基础上,探讨了从传统媒介生态学到数字媒介生态的进化机理与内涵变迁。在此基础上,引入数字可持续性概念,从数字平台生态系统、数字媒介时间的生态学层面和数字保存、数字共享的传播层面解读数字可持续性的内涵和发展方向,关注在媒介生态变迁中如何延长数字寿
【摘要】在革命战争年代,利用图书报刊传播党的政治主张,具有灵活性、便利性、长效性等特点,是在全球范围内最大限度争取国际社会支持的重要手段。建党前后,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出版工作主要采取国内办、海外销和海外办、海外销两种模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为打破敌人封锁,对外出版的主战场移至海外,对外出版手段更加丰富多样。新中国成立前对外出版工作在有意无意间,较为巧妙地利用地方、空间等媒介地理因素,
一、全文转载 《新华文摘》 2023年第6期 主流媒体引领中国式新闻传播现代化的实践探索 / 蔡雯(本刊2023·1“专栏”) 中国式出版现代化的时代内涵、本质特征与动力机制 / 周蔚华(本刊2023·1“专栏”) 2023年第18期 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下中国电影的历史探索与使命任务 / 胡智锋 兰健华(本刊2023·6“专栏”)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出版业》 2023年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