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浙江精神是浙江人民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精神体系,具有独特的浙江特色与魅力。浙江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既有中国精神的共性,也彰显浙江特质。在“大思政课”建设中,弘扬浙江精神是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现实需要。浙江精神与“大思政课”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浙江精神赋能“大思政课”是契合教学目标、厚实教学内容、融合教学资源的内在要求。当前,浙江精神赋能“大思政课”存在与主体距离之“远”、教学要
摘 要:将中国传统生态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任务,也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具有深远意义。在实践教学中受教师理念、教学方法等因素影响,“天人合一”“仁民爱物”“以时禁发”和“取用有节”等中国传统生态文化核心内容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诸多困境,可通过守正与创新、历史与现实、原则性与灵活性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原则路径,实现协同增效。 关键词:传
摘 要:弘扬科学家精神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内在要求。钱学森的科学家精神是指钱学森在为党和国家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过程中形成的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和育人精神。将其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有利于将抽象道理生动化、形象化,助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为推动科技创新提供精神动力。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而言,至少可从世界观、认识论、社会历史观三个层面融入,由此阐明马克思主义哲
摘 要:科学家精神是助推我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是一批批科技工作者在创新突破中成就的价值取向,对高校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具有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时代新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三重价值。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通过精心部署顶层设计、精细抓好有效衔接、精准施策多方共建,发挥课程、网络、实践、文化
摘 要:思政课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修课,是筑牢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金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资源,高校精神文化所形成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等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养分和文化基因。将高校精神文化融入思政课教育内容当中,有助于提高思政课教育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渗透力,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温度、力度和效度,推进思政课讲活、讲深、讲
摘 要:新时代要发挥好管理创新在创新驱动中的独特作用,离不开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课赛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但在实际应用中,“课赛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仍存在诸多问题,包括教育理念滞后、创新创业课程单一、考评结果不全面、缺乏专业教师、实践不足等。文章基于“课赛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现实问题,构建了以课程、师资和保障体系为主的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共同推动本科高质量管理类专
摘 要:经管类博士生联合培养在数字化时代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弥补当前关于探索联合培养模式和教育数字化转型研究的不足,文章聚焦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近3年参与过世界顶尖大学联合培养项目的经管类博士生,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探索数字化背景下联合培养项目的实践经验与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在联合培养项目前期,存在数字化转型意识不足和数字化平台建设滞后的问题;在联合培养项目中期,存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匮乏和
摘 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是落实新时代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保障。随着新疆“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的加速发展,对高质量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文章分析了新疆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策略。 关键词:一带一路;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
摘 要:长期以来,翻转课堂教学没有真正发挥实效,学生停留于“浅层学习”。究其原因,存在着课程设计浮于形式、低认知水平学生难以参与、泛娱乐化学习与后续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文章对上述“浅层学习”现状进行归因并借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从认知体系建构、教学生态融合和开放教育资源运动三个维度进行了重新解读,并提出旨向深度学习的翻转课堂构建策略,积极探求翻转课堂的本土化发展样态。 关键词:翻转课堂;建构
摘 要:为适应新时代中国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重心的高水平开放新格局,国际理解教育的深入发展亟须引入地方视角予以把握和透视。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正是对标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是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海南省为个案,探讨地方视角下国际理解教育推行的现实意义和示范路径,以期助力地方的高质量开放发展。 关键词:新开放格局;国际理解教育;地方视角;高校;海南 中图分类号:G
摘 要:高校思政育人工作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时代新人的重要手段。新时代下,教育强国建设对思政育人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加强高校思政育人工作提供了价值导向和思路举措。因此,文章从“理论逻辑”“时代逻辑”“实践逻辑”三个层面对高校思政育人工作进行剖析,探讨提升高校思政育人工作水平的理论本质、时代要求和实践方法,助推高校思政育人工作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高校思政
摘 要:学位论文既是研究生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也是评价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指标。基于MPAcc项目的发展背景和现状,分析了黑龙江大学MPAcc项目的现状、特色、学位论文选题状况以及学位论文质量管理措施。研究发现,项目虽然在学位论文质量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选题创新性不足、理论方法集中度高、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进而提出了鼓励学位论文创新、改进质量控制标准、优化学位论文管理流程和
摘 要: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作为高等教育事业重要组成的民办高校同样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文章以教育评价为牵引,建立起高效、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有助于确保民办高校正确的发展方向,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教育评价;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课程思政是基于特定教育政策逻辑、教育发展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系统性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战略。而将课程思政仅视为“思政课程”内容的泛化和场域扩张,限于狭义课程与教学改革、功利化取向和评价的标签化及狭隘“过程主义”等认识误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性。课程思政的实践要点在于以体系化建设认识转向为前提,建构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促进和引导合理的教育教学文化;寻求能够反映育人实效的课程思
摘 要:课程思政是党和国家为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完善、格局拓展、质量提升的应然性创新。明确思政课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角色定位,是推进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走深走实的必然要求,是强化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互融互促的内在要求,更是强化思政课教师立德树人使命、干事创业担当的应有之义。思政课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承担着“领航者”“澄明者”“调控者”和“把关者”的多重角色。推进思政课教师角色的实现,必须做
摘 要: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一个涉及众多子要素的系统性社会活动,是提升育人效能的重要手段,必须遵循整体性、动态性和层次性原则。然而,系统论视角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在育人主体、育人资源、育人过程方面还存在着非系统性困境。因此,从协同育人主体,打造“大师资”;拓展育人空间,整合“大资源”;衔接育人环节,贯通“大过程”等方面积极探索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践理路,对提高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质量和效果
摘 要:针对传统“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存在抽象理论难以理解、实践应用环节欠缺、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和教学质量效果不佳等问题,提出采用Living Lab理念的体验式教学方法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改进方案。Living Lab理念强调在真实环境中进行学习和研究,以实地考察、实践操作和数学建模等活动为载体,将抽象的数学理论与实际生活和工程问题相结合,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Living Lab理
摘 要:具备一定实践能力既是环境设计专业学生最根本的素质与要求,也是当前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针对我国环境设计领域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现状及国家对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文章基于OBE教育理念,以建造教学为切入点,重构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景观设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探讨了以实践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并探索OBE理念下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创新,分析此模式下的教学成果与
摘 要:文章基于“七度”教学观,针对高等院校中“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教学现状,从教学的“难度、深度、广度、高度、强度、精度、温度”探究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教学实践方法,并针对七个教学维度的固有特性,融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全方位、多维度的教学方法。“七度”教学观提升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情感与个性的全
摘 要:新工科建设为高校培养应用型物流工程人才指明了方向。为此,亟须对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知识体系、教学方法等进行优化与改革。文章结合新工科理念,聚焦于物流信息系统课程,建立了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方法对教学质量进行了综合的评价。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课程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新工科背景下“物流信息系统”课程的改革方案,为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加强课程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摘 要:近年来,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作为一个跟随国际形式不断发展变化的热门专业,专业内的创新与实验教育涌现出一系列新的成果,但也从中暴露出一些问题。为此,根据近几年教学和科研工作经验,对海洋强国背景下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的船海学科拔尖人才的重要性进行了详细阐述,并结合学科研究生主干课程,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了深入改革,开展了实践教学、案例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并就
摘 要:导学共同体是文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创新培养的新思路,能够培养其科研创新的基础能力、合作能力与思维能力。应以导学共同体为引领开启复合培养模式,以理念创新、思政为魂的课程教学夯实知识结构,以问题驱动、合作互通的项目牵引提升能力,以目标导向成果转化的科研赋能拉动创新,不断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关键词:导学共同体;文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3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