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者,国之干。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这个清明季,我们缅怀英烈、致敬英雄,不禁由衷感叹,在风雨如晦的年代,是他们,前仆后继、奋不顾身,争取民族独立;在民族危亡之际,是他们,挺身而出、义无反顾,用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在人民需要的时候,是他们,毫不犹豫、英勇无畏,用生命捍卫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尊严。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值得被每个后来人永远铭记。 在民族危亡之际,亿万中华儿女团结一
迎着春天的朝阳,我们欣喜地看到,无数先烈浴血奋战换来了国家独立、人民解放和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遗憾的是,先烈们没能看上一眼为之奋斗的新中国、新时代。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革命导师的话我们早已烂熟于心。然而,每每念及新四军班长徐佳标舍身堵枪眼、海上狼牙山壮士抱着敌人跳崖、大胡庄82名勇士慷慨赴死的英雄壮举,再想想80年前高邮三垛河口伏击战烈士牺牲的壮烈场面,心中依然隐隐作痛,他们如此年轻就倒在了
2025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个清明季,怀念和追思抗战先烈,是人民共和国不忘来路的深情追忆,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在刀光剑影的抗日战场上,无数忠肝义胆的新四军先烈,为保家卫国不惜舍生取义,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景仰,永远激励我们砥砺前行。 举国祭英烈,共铸中华魂。值此清明,我们选择几个新四军抗战英烈群体和个人惨烈牺牲瞬间的历史镜头,带您寻找并致敬为中国人民抗
甘垛,虽然隶属扬州高邮,却与泰州兴化紧邻,是个典型的里下河乡镇。80年前,新四军在这里演绎了一场三垛河口伏击战的军事奇迹。80年后的今天,甘垛镇党委政府情注烈士血染的红土地,以建好老区告慰先烈的奋斗姿态,带领全镇人民谱写了红色水乡的新凯歌。 春天的里下河,河有万湾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我们前往甘垛采访,走进开遍油菜花的田原,仿佛来到一片金色的世界。 扪心自问先烈舍命杀敌为什么 镇党委书记戴
1938年6月上旬,根据党中央指示,陈毅、粟裕等率领新四军江南挺进纵队一、二支队,从皖南出发,6月13日进入苏南茅山地区,6月15日抵达镇江县宝堰镇,由此,拉开了新四军江南敌后抗战的序幕。 1938年7月7日,陈毅在宝堰镇的怡和酒行大院内,召开了镇江、句容、金坛及丹阳四县各界人士代表大会,共商筹备成立四县抗敌自卫委员会(简称四县抗敌总会)。总会下辖的各县纷纷成立了农运会、妇抗会、青抗会和儿童团及
她的一生与新四军有着深厚的渊源。 她曾是新四军的医护战士,晚年担任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顾问;她曾是新四军华中卫校的教员、班主任、教务主任,也曾担任上海第二医学院(现上海交大医学院)党委书记;她离世多年,但她的精神遗产包括以她的遗产遗愿创建的“左英护理奖”仍在激励着后辈奋进。她就是左英。 左英,曾用名瞿虹霞,1919年1月出生于上海一户富裕家庭。1934年中学毕业后进入上海仁济
在时光长河的温柔怀抱里,砂礓河如一条静静流淌的玉带,横穿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东部,流经泗阳、沭阳,最终汇入大海。它虽只是一条区域河流,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红色记忆,见证了宿迁革命老区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光辉历程。中共马庄支部:星火初燃 1926年,年轻的马仑从徐州省立第七师范学校毕业后,前往洋河高小任教。彼时,时代的浪潮正汹涌澎湃,革命的火种在中华大地悄然播撒。次年,受蔡少衡的影响
时光拉回到1941年1月14日拂晓,在皖南事变中指挥部队战斗了8昼夜的新四军军长叶挺,率部队突围至狮形山北坡,遭到国民党军的重兵围堵。 为了摆脱困境,叶挺带着随行人员下山与对方谈判,却被无理扣押了。一 蒋介石对叶挺的军事才能一向很欣赏,多次想拉他过去,但都被叶挺拒绝。 叶挺几经辗转被押到江西上饶集中营七峰岩监狱。在这里,叶挺和他的随员被拆散开来,他被单独关押在一座庙堂里。
老红军吴九成 最后一位红十四军老战士吴九成,因病于2025年2月11日仙逝,享年111岁。 举行告别仪式的这天清晨,搭载着吴九成遗体的车辆,迎着初升的太阳,从泰州市姜堰区蒋垛镇出发,沿着中国工农红军南通如皋红军小学、江安镇红十四军纪念碑园、磨头镇老户庄战斗遗址等处一路前行。沿途群众手持白花、自发肃立道路两旁,迎接最可爱的人回家。在吴九成遗体告别仪式上,伴随着低回的哀乐声,参加告别仪
如东位于黄海之滨,是江海盐垦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央最早认定的中国革命老区之一。我的父亲张慎思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参与创建了如东海上抗日武装——何家灶盐渔民自卫队。为新四军在如东建立海上抗日根据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37年,父亲以数学第二名的优异成绩,从500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考取了南通通中高中部。他憧憬着将来要当一名建筑工程师,把祖国建设成为山清水秀的美丽家园。然而,抗战全面爆发后的1938年
在苏南常熟沙家浜镇昆南村的新泾浜,有一幢即将倒塌的王家老宅,可谁也不知道,在这幢老宅里,曾走出两位抗日英烈。 这两位抗日英烈是叔侄两人,叔叔名叫王志良,侄儿名叫王振熊。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里,王志良率先参加了新四军,不久奉命回村组建抗日自卫队。 1939年8月间,新泾浜的抗日自卫队正式成立,王振熊在叔叔的鼓励下,也加入了抗日队伍。一起加入抗日队伍的有30多位青年,他们主要任务是
黄彬,原名黄桂元,又名黄静寰,是黄镇将军的弟弟,1912年出生在安徽省桐城县(现为枞阳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29年,黄彬就读浮山中学,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并于1930年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当时黄镇在浮山中学任美术教员,是中共党员,积极领导青年学生运动。黄彬在其哥哥的影响与指导下,冲锋陷阵,虽然多次遭到封建势力的围攻和反动军警的恫吓,但他义无反顾,成为学生运动的“急先锋”。1932年立夏节,黄彬
我出生于1921年农历七月的湖南汝城南洞乡西边山,14岁那年参加了红军游击队。1937年入党。这年湘南游击队被编为新四军,我在一支队二团三营七连当战士,后被调到新四军军部手枪连当副排长。1939年5月,我被调去担任项英副军长的警卫员,一直到项英在皖南事变中被害为止。 现将皖南事变中突围经过,以及项英、周子昆同志被害情况回忆记录如下。 11941年1月13日下午四五点钟左右,东
见到张良,是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干部病房。话题,从聊战友开始。张良,2003年出了一本《感悟人生》,书中一条感言说得情真意切:“一个人光荣牺牲了,美名会永远留在后人的心里,也会繁衍出新的生命故事。”张良如此感慨,因为他总怀念着一位名叫赵传仁的战友。学徒 张良,江苏六合人,家境算得上殷实,20世纪三四十年代,张良家里在六合县城里开了一家洗染店,做洗染生意。店里外请了一个学徒,比张良小两
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时代进程中,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车桥镇芦滩村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凭借着得天独厚的自然风貌与熠熠生辉的红色历史底蕴,精准把握时代赋予的重大机遇,开拓出一条独树一帜的“红色+特色+绿色”的协同发展之路,为全国各地乡村迈向振兴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成功样本。 “北有平型关,南有芦家滩”,这句广为流传的话语,承载着芦滩村无比光荣的革命历史。81年前,那场决定战局走向的车桥战役中的关键一役
在江苏省级绿美村庄——东台市东台镇华灶村党群服务中心西侧的“华灶憩园”里,有一处静谧而庄重的建筑——“红色长廊”。长廊被郁郁葱葱的绿荫温柔环抱,宛如历史与自然的交融。它以“烽火岁月里的红色印记”为主题,宛如一部立体史书,精心陈列着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为守护领土完整、捍卫民族尊严,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12位华灶烈士的生平事迹。步入党群服务中心大厅,“红色赋华,绿色阜灶”8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映入眼帘
“六朝雨花凝天地神韵,一部青史铸千秋圣台。”位于南京城南山岗一带,有一处松柏苍翠、四季常青的红色旧址——雨花台烈士陵园。据统计,在国民党统治的22年间,从全国各地被捕后押解到南京雨花台被杀害的爱国志士多达十万之众。1950年,南京市人民政府开始在此建立烈士陵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国家级烈士陵园。 相传,雨花台得名于南朝梁武帝时期,有位得道高僧在这里设坛讲经,后感动上苍,在
1995年,“砰砰砰”随着礼兵的鸣枪声,为纪念多年民族抗战中牺牲的7000余名新四军战士的苏南抗战胜利碑,落成于茅山。 此后,每年都有当地居民感念烈士之功绩,逢节日以鸣放烟花礼炮为纪念,而每在鞭炮“炸响”之际,总是随之伴有“滴滴哒——滴滴哒”的军号声响起。 据传,当年有一位年龄12岁的新四军王姓小战士,因战争历史岁月,名字已不可考证,新四军队长怜其瘦小,发给他一把军号,让他平时与本地儿童团一起
清明雨,如泣如诉。 烈士陵园内,孙志登烈士墓肃然静立。一 1940年10月,黄克诚率八路军第五纵队南下,开辟苏北、盐阜抗日根据地,五纵队二支队驻扎在孙志登家乡——现在的滨海县。年底,孙志登在地下党员王海秋的动员下,参加了革命工作。那时,王海秋经常住在孙志登家。 1941年9月,孙志登家乡辟为阜东县(1948年11月改为滨海县),孙志登担任阜东县糜滩区蒲西乡第十保保长。在王海秋的介绍下,孙志登
这是一个与图书有关却发生在书外的一个真实故事。故事虽小,犹似滴水见阳光,里面有天地…… 1990年的夏季,由我担任责任编辑并历时大半年时间编辑的《新四军演义》一书,终于完工了。这是一部关于新四军军史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总计60余万字。该书的作者是原南京军区司令部从事军史研究的团职参谋胡兆才。老胡是一个治史严谨之人,书中对皖南事变这一历史事件的记述,资料详确,客观真实,尤其是新四军领导班子的人员情
青少年在沈葆华烈士墓前接受教育 沈葆华家在林梓沈家腰庄,现江苏省如皋市白蒲镇沈腰村四组,1926年出生,1948年5月26日牺牲。 沈葆华15岁时就参加了革命队伍。他参军的念头还要从他的舅舅和大哥说起。沈葆华的舅舅顾祖昌,家住在如东县双甸镇,原是北元村九组,现是莲花池村四组。沈葆华的舅舅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直担任地下党的秘密联络员。1947年正月初七,被日军抓走,活埋在当地
离草田30里的一个村子里,有一个白军的侦探头目罗根元,暗中操纵着“挨户团”“清共委员会”等反动组织,手下有四五个亡命之徒,一式的短枪,专杀革命的干部群众。此人心狠手辣,发明了“生割活剥”“开肠裂肚”“满身刺”等40多种酷刑,光罗根元一人就杀了边区12名干部群众。他还在红军游击队出没的路上打上草结,或用细线把路两旁的草拴住,游击队夜间行动把细线碰断了,他便立马领着白匪跟踪而来。 湘赣游击队下决心除
房子还在,墙上的照片 还原着历史,一段艰苦卓越的昨天 陈列柜里的真枪实弹, 已生长出锈迹 年轻俊朗的脸,明亮的眸子 在世纪的新风中, 也能感知那份坚定与信仰 流年似水,铁骨铮铮未忘硝烟 前言,是历史的肯定 战火起江南。烽烟绕“延安” 陈明。十七岁的白衣战士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 身体铸建了铁墙 任子弹穿梭,伤员战友是他 守护的职责 母亲。伟大而无私 革命的后代,寄养的
三月的小雨搓成 一条条丝线从天空飘落 打在河面上溅起涟漪 落向田野滋润着稼禾 带来了季节的温度 世界变得清新自然 小雨是春天的使者 洗涤着尘世的污浊 山川露出青翠的颜色 河流奔腾着一曲欢歌 如诗的笔触轻盈而细腻 将大自然的美定格 你随心所欲舞动身姿 在嘈杂中找寻一种静默
2025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也是新登之战发生80周年。本文所说的新登之战,是指1945年发生在今杭州富阳新登的一场战斗,这场战斗是抗战时期新四军在杭州境内进行的最大规模的一次反顽作战,在杭州乃至浙江抗战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新登之战是一场反顽战斗 新登之战,新四军苏浙军区(以下简称苏浙军区)投入的兵力是3个支队(相当于团)共约7000人,国民党顽军先后投入的兵力约1万人。从双方投入的兵力数量
■星火村里话“星火”(本刊赴浦东采访组)星火村,距上海市中心城区约30公里,隶属浦东新区祝桥镇盐仓社区。村里办有“星火燎原主题馆”,馆内叙述了周振根、倪辉、陶妙根等7位烈士在不同时期的英勇故事。2月28日午后时光,参加浦东新区传承红色基因联系点+经验交流会的近百名代表,被这个村峥嵘岁月的“星火”所感动。交流会上,该村党总支书记杨晓敏讲述了关于“燎原”的特色工作。村里与党建联建单位多方合作,推出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