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概念是话语的起点,而标识性概念作为其中的精粹,是某一学科所特有的奠基性和代表性概念,是搭建宏伟学科大厦的砖石,对话语体系的生成、思想理论的传播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立足“两个结合”,在文明互鉴中提炼、完善和推广既能反映中国实践又能彰显国际影响力的标识性概念,
[摘 要] 提炼标识性概念是构建中国政治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工作之一。在立场概念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矛盾概念上,深刻把握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在战略概念上,以生产方式重构实施重大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在制度概念上,坚持社会主义根本经济制度、延伸经济制度和基础经济制度。立场阐明态度,矛盾揭示方法,战略指明方向,制度夯实保障,“立场—矛盾—战略—制度”这一话语体系构成
[摘 要] 当前人类文明形态的深刻变革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实践,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支撑和引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是一种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独特文明叙事,它立足实践来勘定文明的存在论基础,透过阶级矛盾来把握文明变迁的深层动力,着眼世界历史来剖析现代文明的层级格局,彻底变革了从观念论出发把文明等同于理性进步的思想传统,凸显了文明的实践性、阶级性和历史性。马克思主义文明观通过资本批判“深入到
[摘 要] 学界对马克思政治哲学方法的解读存在着诸多分歧。事实上,马克思把历史唯物主义的一般原理运用到政治实践领域中,创新并发展出了政治哲学的具体方法——从政治形式这个外表出发深入社会生活的批判方法。他主要是从历史分析的角度把握政治历史事件背后的经济关系的深层结构,以此来揭示历史本质层面的经济基础与历史现象层面的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因此,马克思政治哲学方法是对西方传统政治哲学方法的创新与发
[摘 要] 随着拉埃尔·耶吉《异化》一书的问世,以及关于互联网社会中“人机关系”“数字鸿沟”“数字劳动”等新问题的广泛讨论,异化理论所具有的社会批判潜能又得以被重新发现。大批国内外学者开始重拾“异化”这一理论武器,对当下的数字社会现实展开批判性思考。然而,伴随异化理论复兴而来的是一场关于“如何判定异化”的路径之争。尽管异化理论在阐释和批判当下的新社会语境时依旧蕴含着巨大的理论潜力,但要想激发这一潜
[摘 要] 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是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演进与实践发展中彰显出权力监督与腐败治理、政治整合与权威维护、矛盾化解与社会稳定等显著优势。把巡视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既需要宏观支撑条件,也依靠具体实现机制。政党主导、价值引领与制度供给是巡视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转化的主体支撑、观念支撑与结构支撑。责任机制建设是把巡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关键举措,精准厘定责任、
[摘 要] 早期的民主观研究遵循“可一般化”的普适性理论,将特定国家的特定历史经验做理论化抽象,以一套普遍的“真理”来保证政治秩序的运转,得出的结论并不符合中国的民主政治实践。基于发生认识论,对于民主这一复杂的概念,应立足于以“人”为主体的思维活动,将民主观的认知过程设于内源机制与外在环境的互动场域之中,通过知识(民主价值观)与情感(民主支持态度)的统一达到具身认知的平衡状态,以此构建民主观类型学
[摘 要] 科学认知应急管理主体性回应价值,凸显人本关怀,是提升应急管理施测民众感召度与配合度的关键推手。全面审视重大突发事件下的社会认知逻辑,发现非常态化时期的群体认知失衡、主体信任式微与私利性凸显现象,暴露出相关柔性标准嵌入应急管理体制存在短板与缺失,致使产生应急管理联动响应乏力与管理效能层级递减的现实桎梏。为此,应重塑应急管理价值认知范式,通过需求层的理性研判预期、平台层的全通道信息网络沟通
[摘 要] 要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就要在不同阶层的社会成员之间建立公平分担风险的机制。在风险社会,人们面对着环境污染、气候变化、核威胁、瘟疫、经济衰退等多种风险。由于经济能力不同,富裕阶层和贫困阶层抵御风险的能力存在巨大差异。美国哲学家罗纳德·德沃金设想了一种“公平保险”,试图在经济能力不同、遭遇风险概率不同的人们之间建构一种分担风险的机制。商业保险对人们的经济能力和风险概率都是敏感的,不符合
[摘 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规范财富积累机制”,这一论述延续了共同富裕的思路,是新时代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落地策略。当前,中国财富积累处于不平等发展状态:富裕阶层不断扩大且掌握多数财富,存在多种非正常财富积累,尚未建立起完善的财富调节机制,各地区及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不同收入阶层收入差距愈发显著,这些问题均不利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资本是财富创造的主要形式,在财富积累中具有双面效应。资本具
[摘 要] 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产业使得数字文化产业迅猛发展,就数字化与文化产业结合的内部结构来看,文化产业的组织形态以及内部机制发生跃迁和迭代。以数字、算法等为具体表征的数字技术影响了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态势。尽管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进入全新阶段,但数字技术自身具有的“数字非中立”“权威规训”双重属性形成了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双重悖论:首先,数字技术自带的“数字非中立”遮蔽了文化产业的社会价值属性,使得数
[摘 要] 根据社会工作既有理论体系与学科发展现实情况,理论社会工作学能够彰显社会工作学科化的可能性与可行性。理论社会工作学以价值起点和情境基础重新定义社会工作人性观和困境观,进而构建生活化助人的实践逻辑。从回归生活的目标设定、生活意义的场境适应、成长为本的策略选择、系统互动的介入路径等方面,支持和协助服务对象度过暂时的生活危机。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背景,理论社会工作学澄清了社会工作的社会性
[摘 要]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以数字技术应用为核心的乡村数字化探索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信息化驱动、乡土文明的媒介化发掘、乡村善治的智慧化构建、美丽乡村的可控化推进以及农民消费需求的精准化供给。数字乡村战略的顺利实施不仅是市场自发整合的结果,还受到诸如政府动员逻辑、乡村法治逻辑以及知识转化逻辑等非市场逻辑的影响。尽管乡村数字化建设符合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但过度数字化依然会导致社会不平等在乡村场域的
[摘 要] 文学地理学是系统研究文学与地理之间多层次的辩证关系的一门学问,其科学基础是人地关系原理。但从学术史和当前学界研究看,对什么是文学地理学的问题,存在地理要素说、文地交融说和地理诗学说这三种主要的片面理解。对此现象应作扼要辨析,并进一步强调两点:一是就中国而言,文学地理批评是在以先秦两汉《诗经》《楚辞》为代表的文学批评中逐步建构起来的重要传统,具有丰富的辩证的理论与批评内涵,不能作简单化的
[摘 要] 从文学地理视阈分析西夏乐府诗《杨柳枝》的文化属性,可以厘清西夏《杨柳枝》不仅是党项氐羌文化的表现,更是西北区域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杨柳枝》曲辞经历从北朝横吹曲辞《折杨柳》的五言古诗形式、南朝齐梁永明体形式、初唐盛唐五言近体诗形式、中晚唐七言律绝形式,至晚唐五代衍生为曲子词和词牌。西夏《杨柳枝》继承了民间传统曲调,特别是在西北地域流传历史悠久的《杨柳枝》曲子,又吸收宋金时期兴起于
[摘 要] 当今中国的文学本体论研究面临着地理维度的缺失。站在文学地理学的立场上提出构建文学“地理本体论”的设想能在一定意义上引导文学地理学对文学的本质、起源、发生、形态与发展等问题作出新的思考,形成和完善文学地理学的理论基础与学科体系,有助于推动文学地理学的学科建设。 [关键词] “地理本体论”;文学地理学;学科体系建构 [DOI编号] 10.14180/j.cnki.1004-0544.2
[摘 要] 意识形态与社会空间具有双向互构的内在逻辑勾连。作为数字化生存的实践场域,数字空间的内在价值禀赋要求建构主流意识形态的统摄性空间地位。新时代建立以主流价值为基石的数字秩序结构,面临着多重消解性的空间困境:数字媒介对信息流动性的释放与议题设置权的竞夺,稀释了主流意识形态的空间感知;智能算法圈群化价值构造与数字平台的块垒化共在,割裂了主流意识形态的空间分布;算法信息对日常生活域的占领与非理性
[摘 要] 人主体地位的确立,知识的去蔽与下沉,以及注意力经济的刺激是当下短视频持续火爆并进入日常生活领域的根源。而短视频在发展中暴露出的现代性问题同样不容忽视,赛博格、加速化和假象化倾向不仅影响了人对自身经验的把握,而且还妨害到对他人、对世界的真实感知。因此,必须从人的内在精神体验着手,为短视频审美“立法”,以唤醒人们对乡土家园的情感,加强人们的责任意识,提升人们的艺术鉴赏力。 [关键词] 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