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左束支起搏(LBBP)定义为起搏夺获左束支,包括左束支主干及其分支,伴或不伴周围心肌夺获,且夺获阈值一般不超过1.5 V/0.4 ms。记录到逆行希氏束电位或顺行左束支电位是左束支夺获的直接证据,但该操作较为复杂,临床使用较少。在起搏导线植入过程中,通常根据心电图变化来判断导线是否成功夺获左束支,具体包括体表心电图QRS波群形态、左心室达峰时间变化、腔内心电图检测到左束支电位或损伤电流,以
【摘要】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目前已成为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主要治疗方式之一,其适应证逐渐由中高危患者向低龄、低危患者扩展。脑卒中是TAVR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增加患者死亡率、降低生活质量并增加医疗成本。因此,围手术期进行脑保护是至关重要的。现就TAVR围手术期脑卒中及脑保护做简要综述。 【关键词】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主动脉瓣狭窄;脑卒中;脑保护;脑保护装置;抗血栓治疗 【DOI
【摘要】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Fontan姑息手术)挽救了大量单心室结构患儿的生命。然而,术后远期淋巴系统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预后。现回顾既往相关文献,总结Fontan术后患者淋巴系统并发症的自然病程、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管理。 【关键词】Fontan循环;淋巴系统并发症;塑型性支气管炎;蛋白丢失性肠病;淋巴管介入治疗 【DOI】10.16806/j.cnki.issn.1004
【摘要】心肌梗死(MI)后多种原因相互作用,心脏将发生病理性重构,是心力衰竭发生和发展的主要病理基础,也是影响MI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近些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系列安全、有效、接受程度高的MI后康复方式,其中运动康复占据了主要地位,其作为一种重要的非药物干预手段可减轻心脏病理性重构,改善心脏功能、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现简要介绍MI后心脏重构的发生机制,并归纳运动干预心脏病理性重构的机制、目前常见的
【摘要】阿霉素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抗肿瘤药,但其心脏毒性限制了临床疗效。阿霉素可引起心肌细胞损伤、心脏进行性扩大和不可逆的心肌损伤,最终导致扩张型心肌病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称为阿霉素心肌病(DIC)。DIC的发病机制包括钙处理异常、氧化应激、线粒体破坏、凋亡和自噬等。近期多项研究报道了一种新的调节性细胞死亡——铁死亡参与其发病。现描述铁死亡的主要机制,并总结铁超载、PRMT4、Sirt1/Nrf2/K
【摘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是全球最常见的死亡原因。自噬是一种生存机制,是指将细胞质成分吞噬到双膜自噬体中,随后将其传递给溶酶体降解,从而通过重新利用消化的细胞成分使细胞存活的过程。细胞自噬是适应性反应,对细胞生长、存活和细胞稳态至关重要。近期发现,自噬与CH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正常的自噬对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自噬不足或自噬过度会加重CHD的进展。现对自噬在CHD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
【摘要】心肌炎及炎症相关的心肌损伤可导致心力衰竭,其病因具有异质性,可由病毒等微生物感染或由有毒物质、全身免疫介导等引起。炎症性心肌病的病理特征是心肌炎症细胞浸润,多种炎症细胞在心肌损伤、修复和重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影响到炎症性心肌病的预后。现对炎症性心肌病的机制和治疗的现有研究证据做一综述。 【关键词】心肌炎;炎症性心肌病;机制;治疗 【DOI】10.16806/j.cnki.issn.1
【摘要】心力衰竭患者人数近年来不断增加,其临床治疗结果不理想。探究具体发病机制可以为心力衰竭治疗带来新的方向而改善临床结果。肥大细胞及其脑心自主神经机制是心力衰竭发生的重要病理机制之一。现就肥大细胞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及其脑心自主神经机制做一综述。 【关键词】肥大细胞;心力衰竭;脑心自主神经系统;神经免疫 【DOI】10.16806/j.cnki.issn.1004-3934.2024.04.0
【摘要】缺血性心脏病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是一种调控蛋白质合成、细胞生长、增殖和自噬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近年来研究证实mTOR在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现就mTOR及其相关信号通路在缺血性心脏病药物研究进展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及药物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缺血性心脏病;缺血再灌注;缺血性
【摘要】库尼斯综合征是一种超敏反应性疾病,其发生是由于对疾病、食物、药物或环境因素的过敏反应,可伴有皮疹、荨麻疹、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喘息和血管性水肿;该疾病对冠状动脉系统产生影响,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常表现为胸痛、胸部不适、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该病的治疗面临一定的挑战,因为有关该疾病治疗方案的可用数据非常有限。许多医生对库尼斯综合征知之甚少,这也导致了对此疾病的认识和报告不足。临床医生
【摘要】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可控的危险因素之一,需综合管理措施来改善患者的预后,包括持续有效的血压监测和早期的干预治疗,反映血压控制情况的指标还未明确。随着目标范围内时间(TTR)的出现,一些研究已将其应用于华法林抗凝监测,证实其已成为评估一定时期内的抗凝控制质量的重要指标。此外,最近的研究将TTR与血糖结合,发现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低血糖与血糖波动情况,并可预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
【摘要】心房颤动是一种病理生理学机制复杂的心律失常。大量的临床试验及动物实验表明炎症因子介导的心房结构重构及电重构是诱发心房颤动的重要病理生理学基础,其中白细胞介素(IL)家族与心房颤动的关系最为密切。现简要概述IL-1β、IL-6、IL-10、IL-17和IL-22与心房颤动之间的相关性以及目前已发现的IL受体拮抗剂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关键词】心房颤动;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心房重构;电
【摘要】白细胞介素(IL)-13属于Th2细胞因子家族中的一员,具有重要的免疫调节活性,与多种免疫细胞相互作用产生影响,而近年来IL-13与心肌损伤的关系受到关注。心肌损伤表现为心肌细胞的缺血、缺氧、损伤及坏死,最终导致心肌功能失常,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如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肌炎等。现对IL-13与免疫细胞如单核巨噬细胞、T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在心肌损伤机制中的相互作用做一综述。 【关键词】白细胞介
【摘要】线粒体是参与细胞基本功能的多功能细胞器,参与包括能量产生、活性氧生成、钙稳态、细胞存活和凋亡等过程,线粒体充当细胞中的信号枢纽,通过信号通路和直接接触位点与其他细胞器相互作用,从而在许多代谢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现综合线粒体与其他细胞器信号通路的传导过程及调控机制,阐述以线粒体为中心的调控网络影响细胞生命活动的机制,以及以线粒体为中心的调控网络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线粒体;
【摘要】造血系统中体细胞突变的非恶性克隆扩增被称为克隆性造血,是在驱动基因突变后突变白细胞比例增加的过程。克隆性造血的遗传模式包括白血病驱动基因突变、常染色体镶嵌染色体交替和性染色体缺失。新近研究指出,由白血病驱动基因突变或白细胞Y染色体镶嵌缺失引起的克隆性造血,会影响各种心血管疾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心力衰竭、心脏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克隆性造血是心血管疾病的一种新机制,也是一
【摘要】心血管疾病因其流行性和高死亡率受到广泛关注。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对心血管疾病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作为血管炎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生物标志物备受关注。在过去的20年中,人们通过基因水平对Lp-PLA2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62%遗传因素可能影响Lp-PLA2活性变异,并且基因的多态性可能影响Lp-PLA2的功能,从而进一步影响相关疾病的进展。现探讨
【摘要】培养复合型、具有创新能力的心血管内科人才已成为内科学领域的重要任务。现分析目前心内科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和问题,提出通过建立交叉学科项目、开展交叉学科合作和交流的方式促进心内科复合型研究生培养的教学策略,同时提出建构合适的学科架构、改进评价体系、促进交叉学科合作的学术资源共享和提高导师积极性对培养提高交叉学科与跨界融合心内科研究生的重要性。希望能为心血管内科领域交叉学科跨界融合研究生的创新培养
【摘要】目的 探究在心肌梗死(MI)后使用卡格列净(CANA)对心脏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选用15只8~10周龄C57/BL6小鼠(SPF级),用抽签法随机抽取5只小鼠为Sham组(假手术+生理盐水灌胃),剩余10只小鼠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制作MI模型,制作成功后的10只MI小鼠随机分为2组:MI组(生理盐水灌胃)、CANA+MI组(CANA灌胃),每组5只。CANA+MI组小
【摘要】目的 探讨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14(MAPK14)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大鼠心房颤动(AF)中的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 构建AngⅡ诱导的大鼠AF易感模型,使用SB203580抑制MAPK14的表达,采用彩色超声显像仪器评估左心房内径和左室射血分数等;电生理仪检测心房有效不应期、AF诱发率及AF平均持续时间等电生理指标;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结构;Masson染色检测左心房纤维化程度;免
【摘要】目的 研究钙敏感受体(CaSR)负性变构调节剂Calhex231是否能改善大鼠的心肌梗死(MI)面积和心肌纤维化。方法 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sham组、MI组和MI+Calhex231组。TTC染色评估MI面积和坏死情况。Masson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及电镜检查心肌纤维化、Ⅲ型胶原蛋白及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情况。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CaSR表达变化。Wes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