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做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部署。不断深化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研究,形成和完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成为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使命。2024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期间与社区居民交流时,做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的重要论断,强调中国共产党要做的事情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民生反映和体现人民群众的生存状态和发展状况,是人民群众发展水
民生问题关系国家的根本、人民的福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决好民生问题是党的根本任务,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的重要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实现人民幸福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途径。在新时代,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
2023年12月,中共中央印发了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公报明确指出:“要以学习贯彻新修订的纪律处分条例为契机加强纪律教育,认真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着力解决对党规党纪不上心、不了解、不掌握等问题。以规范运用‘四种形态’为导向严格纪律执行,推动准确定性量纪执法。”[1]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坚定的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要求。党的纪律建设是党的建
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纪律是管党治党的“戒尺”,是全体党员和党员干部约束自身行为的准则。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5年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就明确指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要“把党章和党规党纪学习教育作为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1]。党章党规党纪教育作为党性教育的基础工程,是淬炼党员党性修养的重要举措。全面从严治党,就要加强党章党规党纪学习教育,强调守纪律讲规矩,以刚性约束、严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任务,指出“江苏发展新质生产力具备良好的条件和能力”,赋予江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这一目标定位。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指出,各地要把握自身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的定位和功能,立足本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形成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特色和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9月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指出:“要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挑战杯”竞赛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是促进高校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有效方式。江苏历届“挑战杯”竞赛成绩始终走在全国前列,近五年总成绩蝉联全国冠军,相关工作经验获全国推广。但是,如何更好地发挥“挑战杯”竞赛的牵引作用,因地制宜地推动高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还需梳理打通一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发展新质生产力,国有企业应当先行先试,在创新的道路上既当好“生力军”又当好“主力军”,不断开辟“新赛道”,跑出“加速度”。国有企业纪检监察机关必须主动贴近大局,置身大局,充分发挥好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为国有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清障护航,助推国有企业行稳致远。 一、聚焦“因地制宜”这个“方法论”, 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