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在我们面前的《遇见徐熙春:在江南与上海之间》(现代出版社2024年),是根据徐建新先生提供的家族资料,经作者陆轶隽搜集文献、查寻背景、考证事迹,以第三人称写成的纪实作品。这部作品的起点是一部家族史,原本并不一定需要承担诠释城市崛起、时代变迁的职责,但是徐建新先生和作者陆轶隽以及近几年围绕着青浦思葭浜徐氏历史研讨而聚集起来的学人们是一群有着社会关怀和史学素养的合作者,他们愿意把这部家族史作品
“他照例奢华地庆祝节假日,但有时只是为了开开玩笑。在农神节或其他任何日子,只要心血来潮,他就会立即赏赐衣服或金银,还有各种各样的钱币,包括王政时期的钱币和外国钱币。”这是罗马史学家苏维托尼乌斯(Suetonius,约69-122)在《罗马十二帝王传》中记述的奥古斯都皇帝喜欢钱币并将其作为礼物送给朋友的故事。这说明,钱币不仅为古人提供了一种便捷的估价尺度,而且被视为爱好、博学与权力的象征。钱币的用途
茅盾和叶圣陶是五四时期就相识的朋友,那时茅盾还不叫茅盾,而叫沈雁冰,所以两个人的来往,互相都是称“圣陶”“雁冰”。一九二一年,沈雁冰开始主编《小说月报》,第一期就选了叶圣陶的小说《母》,并且在小说后面写了一段类似“编后记”的文字:“圣陶兄这篇创作,何等地动人,那是不用我来多说,读者自能看得出。我现在是要介绍圣陶兄的另一篇小说名为《伊和他》的(登在新潮),请读者参看。从这两篇,很可看见圣陶兄的著作中
在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史上,宋代是继北魏之后的又一座高峰,最显著的标志是农书的数量。据邱志诚的《宋代农书研究》(凤凰出版社2022年)统计,宋代出现的农书数量达到二百五十五种,是唐代的九倍,是包括唐代在内的前代农书总和的三倍有余。其次,从内容上来看,宋代的农书较之前代也大有发展。在唐代以前,中国农书的内容绝大多数是写黄河流域中下游旱地农业生产知识的,到了宋代则出现了诸多反映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农业生产的农
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差池欲往,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芳径。芹泥雨润。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阑独凭。 —史达祖《双双燕·咏燕》 “双双燕”是词牌,其后又有“咏燕”的题目,史达祖这首词在词坛享有盛誉。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咏物之词,自以东坡《水龙吟》
二○二三年十月,宋明炜推出英文新作《看的恐惧—中国科幻诗学一种》。相比此前出版的,另一部同样以新世纪中国科幻小说为研究对象的学术专著《中国科幻新浪潮:历史·诗学·文本》,《看的恐惧》不仅从诗学角度,对中国科幻小说创作进行了前沿性的现象考察,以及针对性的特色提炼,还以科幻为方法,重新审视二十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的写实问题,为当下文学创作的真实性建构和诗学精神探索,提供了颇具现实价值的思考方向。
沈寿(1874-1921),初名云芝,号雪宧,吴县人;幼尝随父读书,却酷爱针黹,钻研刺绣,终成苏绣巨匠。慈禧七十寿(1904),沈寿呈精心绣品《八仙上寿图》,太后欣喜异常,亲书“福”“寿”两字赐之,因此更名“沈寿”。并赏沈寿夫妇考察日本,归后任商部绣工科总教习,成朝廷罕见的女官,著名文人俞樾誉之“针神”。 一九一○年,清廷在江宁办南洋劝业会(出口商品展览会),张謇任展品总审查,沈寿任绣品分
《星空与半棵树》是一部蕴含着深厚中国文化精神,对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乡土中国有着深刻思考和批判精神的作品。读《星空与半棵树》会想到康德和董仲舒两位思想家的话,康德的这段话这部小说中引用过,康德说:“有两样东西,人们越是经常持久地对之凝视思索,它们就越是使内心充满常新而日增的惊奇和敬畏:我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还有我心中崇高的道德律。”董仲舒讲:“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