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全国政法系统唯一的“七一勋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刑警之魂”的崔道植,无疑是这种精神的典型代表。从事刑事技术工作六十多年来,他以“看痕识枪”“观弹识人”等痕迹检验绝技,在祖国大地上书写下共和国公安刑事侦查史的传奇,成为中国刑警的楷模。 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有一段感人的话:“如
抗战时期,朱自清在西南联大任教,其妻儿在成都生活,他返蓉省亲或到国民政府教育部与会期间,曾数次在重庆逗留。看似他与重庆只有浅浅几面之缘,但如果细读他的《重庆一瞥》《重庆行记》以及他丰赡的诗文、日记,会发现他有着深深的重庆情结。 因缘际会 1940年5月,朱自清在西南联大继续任清华大学教授兼国文系主任。因昆明物价高昂,夫人陈竹隐携子女回故乡成都生活,他独自一人在昆明执教。 这年7月27日,朱自
聂绀弩文采风流,落拓不羁,有狷介之名,是文坛上的特立独行者。他有一种名士做派,也有着独特的文武人生。聂绀弩黄埔二期生的经历,已让多少拥趸为之啧啧。更鲜为人知的是,他曾一袭土灰色军装,入列新四军,虽时间短暂,却是他一生中至为重要的经历。 延安,一次遂愿之行 在上海北四川路(今四川北路)与窦乐安路(今多伦路)交叉口,有一家标志醒目的“公啡咖啡馆”。店主为挪威人,经营此店已有几十年时间。咖啡馆为两层
在“黑岛”寓所,聂鲁达走完了人生最后一段路,与这个世界作别。 在这里,他开始并完成了《漫歌集》的创作,加入了智利共产党,听闻了好友、智利前总统阿连德蒙难的消息…… 这里有许多能感知他性情的、有意思的物与景,从房间到院子,他用自己独特的家园设计构思,装饰物的选择布置及种种收藏,把他感知的大海魂魄糅进了“黑岛”每一个角落。 与阿连德非同一般的友情 1971年,智利著名诗人聂鲁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俞珊之于中国话剧史,如一颗耀眼明珠,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人们每每谈起民国时期的话剧发展,都无法绕开俞珊及她的代表作品。她在《莎乐美》《卡门》等剧中塑造的形象,永远烙在中国话剧史上,成为不朽的经典。在20世纪30年代,她的声名远在林徽因、陆小曼之上,拥有大量狂热的粉丝。然而,她的人生并没有像人们期待的那样发展…… 在南开结缘话剧 俞家是浙江山阴(今属绍兴)的望族,俞珊的祖父俞明震是光绪十六年进士
作为钱家普通的一员,钱锺书的小妹钱锺霞被家族光芒遮蔽,极少为世人所知。而她的丈夫石声淮,不仅是父亲钱基博的学生,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国学大家。钱基博十分欣赏这个得意门生,不顾全家人的反对,“一手操办”了女儿钱锺霞与石声淮的婚事。值得庆幸的是,他们两人婚后的生活平静而温暖,正如杨绛所说,“爹爹一手操办的婚姻该算美满”。 杨绛说:“妹妹钱锺霞美丽端庄” 石声淮是湖南长沙人,生于1913年3月。早在湖
追随孙中山,立下救国志 余天休,别名天麻,1896年7月25日出生于广东省台山县(今台山市)。余天休出生后,父亲余治中前往美国做工谋生养家,他与母亲、外婆相依为命。年幼的余天休经常主动揽下家里的杂活,还帮外婆种地买菜,展现出远超同龄孩童的坚毅品格。 余天休有着极强的学习天赋。他六岁开始接受传统教育,很快就能把四书五经倒背如流,领悟通透。十三岁时,父亲把他带到美国,全力支持他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到
2024年4月,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对外公布了首批中国籍抗日航空英烈名录,名录共收录一千四百六十八名烈士,其中一位年轻的飞行员的名字,使人想到电影《无问东西》里王力宏饰演的飞行员沈光耀,更使人想到齐邦媛著作《巨流河》中的飞行员张大飞。这个年轻人名叫戴广进。 戴广进是南京空战中牺牲的第一位飞行员,当年报纸曾连续报道他的成长经历和英雄事迹,其故事打动了无数民众。然而,关于他,依然有很多故事值得追溯
黄植(1914—1999),湖南长沙人, 1938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机械专业前身湖南私立楚怡中学高中部工科。抗战时期,黄植在重庆川湘公路管理局任工程师,负责川湘沿线的客货汽车保修工作。他亲自设计并研制成功全套的电瓷制造设备,有力地支援了抗战。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黄植被国民党政府派往天津接收日本丰田自动车北支株式会社的配件制造厂,该厂改名为汽车修配总厂天津汽车制配厂,黄植任厂长。之后,黄植利
爱罗先珂(1889—1952),苏联童话作家、诗人、世界语者。他出生于库尔斯克省(今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州)的奥布霍夫卡村,四岁时因患麻疹双目失明。幼年的爱罗先珂在莫斯科的盲童学校学习,显露出音乐天赋,毕业后加入盲人乐队挣钱维生,同时开始自学世界语。 世界语是国际辅助语的一种,由波兰医生柴门霍夫创制于1887年,词汇材料取自欧洲的通用语言,简单易学。柴门霍夫的初衷是消除国际交往间的语言障碍,让各民族
日本战犯谷寿夫,是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暴行要犯。他率部攻占南京后,纵兵烧杀淫掠,双手沾满了南京人民的鲜血,其罪罄竹难书。抗战胜利后,经中国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将谷寿夫判处死刑,终使刽子手得到应有下场,人类的正义得以彰显。 强盗的轨迹 谷寿夫于1882年出生于日本冈山县,1903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兵科,曾赴中国东北参加日俄战争。1928年8月,谷寿夫作为日军第三师团参谋长,参加了侵略
他是新中国第一代刑事技术警察、公安部特邀刑侦专家,被公认为中国警界痕迹鉴定的“定海神针”。1955年从警至今,他先后参与办理一千二百余起重特大案件,经他检验鉴定的痕迹物证超过七千件,无一差错。从东北到新疆,从湖南到北京,在20世纪90年代涉枪暴力案件关键十年中,他在祖国大地上书写了共和国公安刑事侦查史的传奇。 他就是全国政法系统唯一的“七一勋章”获得者、国家“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获得者、全国公安
在神舟十八号飞行乘组中,李聪和李广苏是两个新面孔,来自我国第三批航天员。 李聪外表俊朗,笑起来像月牙一般的眼睛散发出自信的气质,一头短发,夹杂着数根白发更显睿智,指令长叶光富称赞他是人如其名,非常聪慧。 长着一张娃娃脸的李广苏,内敛细致,说话不徐不疾。他的微信名叫“狂奔的蜗牛”。他说,自己天资平庸,要稳稳当当地走好每一步,哪怕是一只蜗牛,也要向着太空尽力狂奔。 两位航天员都来自普通的农民家庭
2024年4月8日,英国理论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Peter Higgs)于家中安静离世,享年九十五岁。作为一位理论物理学家,他最大的学术贡献是成功预测了希格斯玻色子即“上帝粒子”的存在,他也因此广为人知。2012年,欧洲核子研究组织的科学家使用大型强子对撞机终于发现了它。次年,希格斯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世界上成果完成后最短时间获诺奖的人。 1929年5月29日,彼得·希格斯出生在英格兰泰恩
1961年,时任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的陈毅出访印度尼西亚。以萨空了为团长的中国艺术团随同前往,刘淑芳因声带受损,嗓子不太好,没被安排参加这次出访。周总理说:“嗓子暂时不好没关系,先去,什么时候嗓子好了,什么时候再上。不要让刘淑芳太累了,最好给她配备一名男歌唱演员。” 违背父亲意愿走上音乐之路 1926年,刘淑芳出生在四川云阳的一个商人家庭。后来,刘家开了铁矿,成为四川云阳富商之一。刘淑芳生来热爱
他是鲁迅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的健将,在鲁迅的追思会上亲手刻下鲁迅的遗容;他是聂耳的同辈圈内好友,聂耳魂断日本时,是他写的悼亡诗;他是左联的后起之秀,也是抗战宣传的积极分子,之后又在香港团结被迫害而逃亡的文艺工作者…… “持刀舞墨,敢能跃马长城。穿云破浪,壮岁重生。”他就是中国新版画运动的开拓者之一、杰出的木刻家——黄新波。 积极抗日救亡 1916年1月19日,黄新波出生于广东台山一个华侨家庭,
张桂梅 放弃和认命是一条没有尽头的“下坡路”。请记住,在任何一个你没有察觉的时刻,包括现在,通过行动去改变命运的机会,一直都存在。 ——张桂梅 梁漱溟 梁漱溟曾任京津同盟会《民国报》的编辑兼外勤记者。当时,报社里有一位年轻记者刚从国外留学归来,得知梁漱溟只读过中学后,言谈中流露出不屑,有一次甚至当众说:“梁漱溟根本没有能力,如果他一个月能写出十篇文章,我就抱着一头猪合影。”这句话传到了
被誉为“笕桥之鹰”的空军烈士沈崇诲出生于1911年,祖籍江苏江宁,成长于湖北武昌。父亲是曾任上海特别市高等法院院长的著名法学家沈家彝。1920年,沈崇诲考入北京成达高等小学,两年后入天津南开中学。1928年从南开中学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1932年7月毕业后在绥远工作。1933年1月,他考入笕桥中央航校第三期,毕业后曾留校任飞行教官,后调任空军第二大队第九中队中尉分队长。 1937年8月13日,
1984年10月19日晚,全国政协委员、国民党原军统局将军沈醉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会见贵州省政协副主席韩子栋,并设晚宴招待。沈醉特请了李宗仁原秘书程思远及好友、歌唱家郭兰英和女子跳高世界冠军郑凤荣等出席。笔者应沈醉个人之邀出席这次会见并为他们摄影留念。那天天还没黑,沈醉就站在政协礼堂南门外的台阶上迎候。韩子栋刚从小车上下来,沈醉便热情地迎上去握手问候,并双手搀扶着韩子栋步上台阶。沈醉(右一)还把自己
邓小平怀着悲痛的心情一字一句读完悼词,沉痛的声调,感染了会场内外的广大群众,人们止不住泪如雨下。 最后使命 杜修贤从劳动人民文化宫拍摄灵堂吊唁的情形后,就赶紧到人民大会堂参加关于布置周恩来追悼大会工作的会议。走进人民大会堂的一刹那,他的心剧烈地抽搐起来,这里曾经是周恩来生前来得最多的地方,如今物是人非,往事不再,那个熟悉的身影再也不会回来了…… 周恩来逝世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毛泽东的情绪都笼
《名人传记》杂志介绍的人物涵盖面非常广,可视为接触传记文学的优秀目录。作者中更是卧虎藏龙,常有微言大义之作,从中能看到社会风气的演进。这里分享两点阅读随想,请编辑老师和读友们不吝赐教。 读到《蒋廷黻:中国知识分子的真精神》这篇文章那段时间,我正好在读武侠小说大师梁羽生的散文集《笔花六照》。其中有一篇,是梁羽生回忆自己在中山大学求学期间,与自己亦师亦友的历史系教授金应熙的文章。梁羽生在文中盛称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