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人口从中小城市向大城市、城市群集聚的趋势依然存在。合理利用“人口空间集聚红利”对于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对“人口空间集聚红利”的概念进行界定,其次分析人口空间集聚红利产生的机制,然后在数理推导的基础上,建立空间计量回归模型,对我国 2000—2021年285个城市进行实证研究与检验。研究发现:在人口空间集聚机会窗口期,我国的人口空间集聚能够产生显
摘 要:基于一个纳入法定退休年龄、隔代照料、内生出生率和生育补贴的三期世代交叠模型,研究了生育支持政策和延迟退休政策的综合影响。基于世代交叠模型,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基于比较静态分析的政策实验方法;二是基于参数校准的数值模拟方法。其中,基于政策实验方法,发现生育支持政策对提高人口出生率具有积极作用,特别是该政策可以抵消延迟退休通过提高年轻人自己承担的育儿成本等渠道对人口出生率产生的负面影响。基于数值
摘 要:托幼一体化已成为国内外学前教育纵深发展的应然选择和必然趋势。通过依次构建分省的城镇人口预测模型、3—6岁学前教育资源供需模型和3岁以下托育服务需求模型,对比3—6岁学前教育闲置资源规模与托育服务资源需求规模,基于全国和省域层面,对我国城镇托幼服务一体化的可行性进行考察。结果表明,无论全国还是省域,在当前入托率下,学位和师资层面均具备依托学前教育闲置资源实行托幼一体化的条件。但随着入托率提高
摘 要:我国人口发展现已进入关键期,正在形成新的人口格局。推动中国式养老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主要任务。新时代的中国式养老立足于我国国情和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要求,通过老龄事业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并形成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进而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现阶段的中国式养老呈现出趋同性
摘 要:在老龄化日益加深以及实行延迟退休政策的背景下,职场年长员工的比重显著增加。如何有效管理和激励年长员工已成为组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然而,年长员工往往在职场中面临严重的年龄歧视问题。关于职场年龄歧视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还缺少系统综述。通过构建年长员工职场年龄歧视研究的整体框架,回顾了年龄歧视的概念、分类和测量,对其组织层面和个体层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结合年龄歧视的PE
摘 要:代际流动性偏低和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已成为中国居民当前面临的两大突出挑战。人口老龄化加剧了微观层面家庭人口老化现象,进而改变了家庭代际关系,导致代际流动性降低。基于2010—2021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混合截面数据,分别以家庭老年抚养比、阶层代际传递作为度量指标,从微观视角考察家庭人口老化对代际阶层流动性的负向影响。结果显示,中间社会阶层表现出较强的继承性,中低阶层之间具有向上代际
摘 要:以往文献更多关注收入水平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忽略了收入分化及其网络效应。基于2011—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构建劳动力流动网络,运用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与反事实模拟研究了区域收入水平与区域收入分化对劳动力流动网络的复杂影响。研究表明:劳动力患贫更患不均,劳动力流向高收入地区,同时从收入高分化地区流向相对平等的地区,收入分化对于劳动力流出的作用尤为显著,相比于提
摘 要:2013年中国政府启动碳排放权交易 (CET) 试点政策,旨在实现“碳中和”和“碳达峰”的目标。然而,CET的实施无疑增加了多数高排放企业的生产成本,这可能导致部分企业缩减规模甚至停业,从而对就业稳定性产生潜在的冲击。鉴于就业状况关乎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因此,深入剖析CET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为政府提供相应的政策依据和决策支持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依托生产函数理论,通过将CET
摘 要:农业转移人口与城镇人口在就业质量上的巨大差距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经济问题。在市民化前后,农业转移人口的就业质量会呈现出怎样的演进趋势呢?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利用Neumark分解、无条件分位数回归分解以及倾向得分匹配对市民化前后农业转移人口的就业质量变化特征及其背后的经济学动因进行了系统的对比与识别。研究发现:经历过市民化的“农转非”人口的就业质量整体上高于农业户籍人口,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