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区域是经济发展和物质分配的主要载体,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文章从区域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内涵出发,指出目前区域协调发展与共同富裕面临的群体之间收入差距较大、分配制度不够合理、区域发展差距较大、城乡发展差距较大等主要问题,并进一步从区域协调发展角度出发,提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以新型城镇化道路发挥内需拉动作用、以乡村振兴战略缩小城乡差距等对策建议,
[摘 要:文章基于2012—2021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数字经济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效应及作用机制,并进一步构建空间杜宾模型研究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且这种作用具有区域异质性,这一结论在稳健性检验中通过替换被解释变量、调整样本期以及将“宽带中国”政策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后依然成立
[摘 要:推进数字物流与物流高质量协调发展是畅通双循环的关键环节。文章基于2012—2021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数据,测算数字物流和物流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利用耦合协调度、空间相关性和空间杜宾模型,剖析二者协调程度及空间效应。研究表明:各省份数字物流和物流高质量发展水平逐年增长,但地区间差异明显;数字物流与物流高质量发展协调程度稳步上升,但流域内具有高者恒高、低者恒低的“固化”特征,并呈现“下游&
[摘 要:全球价值链升级是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的重要内容,“营改增”是减税降费、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举措。文章基于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微观数据和OECD的跨国投入产出表,测算城市层面全球价值链升级状况,实证分析“营改增”对城市沿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营改增”显著促进全球价值链升级,表现为“营改增”提高了城市的出口国内增加值率、上游度和全球价值链位置指
[摘 要:智慧城市建设被众多地方政府定位成完成产业结构升级、引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文章选取2004—2021年我国237个地级市的数据样本,通过使用准自然实验方法对智慧城市建设与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智慧城市建设主要是通过提升城市韧性水平来实现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溢出效应,其溢出效应在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相对显著,且人口规模较大城市的溢出效应显著程度更高。因此,合理
[摘 要:为兼顾“双碳”目标与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实现,文章构建了包含环境系统的NK-DSGE模型,同步引入财政收入与支出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以及碳税,在对中国季度宏观数据进行校准和估计的基础上,分析了宏观政策工具与碳税联合实施的政策效果,讨论了碳税税率变化、碳税规则变动对联合政策效果的影响及造成的社会福利损失。模拟结果显示,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与碳税配合对“双碳”目标与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
[摘 要:农业“双碳”目标的实现需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碳减排。文章基于PSR模型,探讨农业碳减排行为的前因后果、交互作用、生成机理,并验证高层环境认知的调节效果。研究以问卷调查方式收集广东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284份数据样本,采用结构方程式进行分析验证。研究发现:政府压力、市场压力、社会压力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碳减排行为和意愿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对其碳减排意愿具有中介作用;高层环境认知在市场压
[摘 要:文章基于2009—2022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探讨了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ESG投资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ESG投资间存在“倒U”型关系;企业在不确定环境中面临的资源约束困境和保守观望情绪是“倒U”型关系形成的重要机制;企业ESG投资可以有效对冲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风险,但这种对冲关系具有选择效应;“倒U”型关系在国有企业、西部地区企业和大型企业中更加敏感。经济
[摘 要:文章基于2002—2020年我国省级数据,采用政策文本分析法和超效率SBM模型测度绿色信用监管制度和绿色经济效率,并运用空间计量法研究绿色信用监管制度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及传导路径。研究结果表明:绿色信用监管制度与绿色经济效率总体呈“倒U”形关系;东部和东北地区绿色信用监管制度对绿色经济效率影响与总体保持一致,中部地区绿色信用监管制度对绿色经济效率具有“U”形影响;知识溢出效应和劳动力市
[摘 要:文章基于高阶理论和拓展-构建理论,通过对408份长三角地区民营企业样本数据进行分析,构建民营企业家社会心态对企业韧性影响的概念模型,探讨动态环境下民营企业家社会心态对企业韧性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民营企业家社会心态能够促进其心理韧性的培育,进而有效增强民营企业韧性;民营企业家心理韧性在民营企业家社会心态与企业韧性的关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环境动态性正向调节民营企业家心理韧性与企业韧性的关系
[摘 要:文章运用刺激泛化和刺激甄别理论,分析“泛化”和“甄别”情境对消费者仿冒品购买意愿的影响机理,探讨从众和品牌显著度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泛化”情境正向影响仿冒品购买意愿,“甄别”情境则起负向影响作用,质量感知在其中起完全中介作用;进一步地,在从众的调节下,仅“泛化”情境对仿冒品购买意愿的正向影响显著增强,并且“泛化”和“甄别”情境对仿冒品购买意愿的影响仅对高品牌显著度产品有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