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工作和强力引擎。党的历届中央领导集体在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等不同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创新中走过了“共同贫穷”到“部分富裕”再到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接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与西方合作经济、传统农村集体经济不同,它以集体所有、资本运行、股份合作为核心特征,在社会主义原则与市场经济机制的平衡中契合了
[摘 要]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推动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支撑。“中国特色”就是要坚持中国道路、立足中国国情、讲好中国故事、服务中国发展,“新型”就是要有新定位、新机制和新模式。十年间,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从智库内部的体制机制创新、外部的政策制度创新和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形成了以国家高端
[摘 要] 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将国家资源输入转化为基层治理能力提高是重要的实践问题。南京A村的经验案例表明,面对资源落地过程中村民以谋取利益为动机的利益博弈对村级治理能力的挑战,村干部在考核压力下遵循“摆平”而非“治理”的逻辑,通过利益交换获得村民配合,使村庄治理陷入行政有效而治理无效的困境。资源下乡背景下农村公共品制度内供给、村级组织行政化、基层治理服务泛化等治理转型造成的村民参与虚化、
[摘 要] 乡村振兴背景下,国家资源下乡的目标变迁与项目资源的标准化供给方式之间存在不适配,导致不合作者的泛化。党的十九大以来,随着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治理目标转向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生活性公共品资源向乡村密集下沉,进入私人领域直接与农民对接。这种目标变迁内涵了农民生活现代化转型的要求。项目制贯彻的事本主义逻辑造成了对农民观念引导和组织动员环节的排斥,从而在利益治理中引发部分农民出现投
[摘 要] 在农村公共品供给中,一些村庄在政策的牵引下,动员村庄精英和普通村民积极参与公共品供给的民主实践,从而激活了村庄潜在的治理能力,实现了公共品的有效供给。这种现象可称之为“政策激活自治”。公共品供给政策的灵活性、以村干部为核心的组织动员能力以及以小组为单位的内生性治理能力构成了政策激活自治的政策、组织和社会基础。基于公共品分类的视角可发现,政策的牵引效应主要作用于与农民关系紧密、投入
[摘 要] 共生理论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提供了新的解释框架。城市与乡村公共文化系统形成的共生单元,在共生环境不断变化中经历了非共生、寄生和偏利共生阶段,朝着互惠共生关系迈进。以共生理论为指导,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目标的实现,需要树立城市与乡村平等互惠的发展理念,激活城乡公共文化共生单元的内生活力,增加共生度、增强共生密度,持续完善城乡公共文化共生环境和共生机制,让城乡公共文
[摘 要] 乡村振兴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提升农户数字技能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基于2014-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和中国30个省份层面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农户数字技能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得出结论如下:(1)数字技能对乡村振兴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数字技能主要通过促进农村居民创业和提升农民幸福感来驱动乡村振兴;(3)相
[摘 要] 推进革命老区实现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要求。A县革命老区“红色农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表明,以红色资源赋能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意义重大。从发展背景来说,历史要求呼唤红色资源焕发时代价值、现实责任需要红色老区展“新颜”、资源禀赋赋予红色老区“发展内核”、产业增效激励红色老区发展扩容。从发展举措来说,要发动“红色引擎”,运转红色文化资源,引领高效发展;统筹“红色政策”资源,推动长效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