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通过税收激励机制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文章从披露和表现两个维度构建核心竞争力指标,探讨税收优惠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税收优惠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一结果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机制检验表明,财务资源改善和公司治理优化是税收优惠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渠道。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外部融资依赖度较高企业和高科技行业企业中,
【摘 要】 基于新冠疫情这一外生冲击,采纳双重差分模型,以2016—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子公司的公司为样本,文章实证检验疫情如何影响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研究发现,相比于海外收入占总收入比例较低的公司,海外收入占比较高的公司在新冠疫情后财务报告质量显著更低。进一步,相比于由“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公司,疫情对海外收入占比较高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负面作用在由非“四大”会计师
【摘 要】 大语言模型在重塑知识检索与问答系统上取得重要进展。在审计数智化转型背景下,构建基于大模型的审计知识问答系统是提升审计效率的关键途径。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大模型“智能驱动”的审计知识问答系统构建范式,核心思想是利用大模型的世界知识和审计领域高质量数据源,使大模型适应具体业务需求,实现细粒度审计知识的理解,并通过人机协作方式辅助审计人员高效决策这一范式将通用人工智能与审计人员的实践经验相结合,
【摘 要】 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提升审计治理现代化能力成为影响审计效率的关键问题。工程项目审计中存在的数据多源异构且不完整、现场审计任务艰巨、分析取证难等问题与薄弱的审计力量形成了较为尖锐的矛盾。文章以JX电力公司工程招投标单位及人员资质审计为例,分析了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人工作业流程及痛点问题,构建了招投标环节单位和人员资质审计数据治理模型,利用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
【摘 要】 连锁股东作为连接同行业企业和资本市场的关键治理主体,由于其兼具市场合谋与治理优化的双重特性而引发争议;审计费用作为被审计公司与注册会计师之间重要的经济联系,其影响因素亦备受学术界关注。基于手工收集的2004—2022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深入探究连锁股东的存在对审计费用产生的影响及其背后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连锁股东的存在导致公司需要支付更高的审计费用,验证了市场合谋的观点。机制分析发现,
【摘 要】 文章采用多期DID的方法,以2014—2023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了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以下简称“董责险”)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重点分析了高管风险偏好在董责险与创新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财务柔性在董责险和高管风险偏好之间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投保董责险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创新绩效,高管风险偏好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财务柔性能够通过高管风险偏正向调节董责险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通过产权性
【摘 要】 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高质量增长至关重要。作为一种关键的外部监督机制,分析师的关注对企业成长具有深远影响。文章选取2010—2022年间沪深A股市场上市公司作为分析对象,旨在深入了解分析师关注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理。通过研究发现,分析师的密切关注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呈正相关关系。特别是在国有企业和代理成本较高的企业中,这种正向效应更加明显。机制检验揭示,提高企业内控质量
【摘 要】 文章基于2010—2021年A股上市民营企业样本,考察了ESG视角下逆向混改对民营企业组织韧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逆向混改显著提升了民营企业组织韧性,其中ESG表现是其传导机制;进一步研究发现,逆向混改分别通过加大民营企业的投资环保力度、提升社会责任承担水平以及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增强自身的发展韧性。基于ESG表现差异,异质性检验发现,在环境规制强度较大、处于重污染行业、政府补助力度较
【摘 要】 提升制造业企业可持续发展质量和效益,对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2011—2022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数字化转型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能够提升企业ESG表现;作用机制检验表明,信息披露质量和创新效率是数字化转型影响企业ESG表现的可能路径;经济后果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促进ESG表现提升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
【摘 要】 环境信用评价办法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督促企业持续改进环境行为,履行环境保护职责的重要举措。以2014年实施的《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办法(试行)》为准自然实验,文章利用2011—2021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讨环境信用评价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结果发现:环境信用评价对企业ESG表现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在ESG评级分歧更大的企业中,环境信用评价对企业ESG表现的促进作用更强。
【摘 要】 针对如何通过设定碳税规制政策、监管力度等来促进“双碳”目标达成的问题,文章将前景理论和心理账户引入化工企业、监管机构与中央政府之间的博弈决策过程,构建化工企业低碳转型博弈行为模型,解析决策主体价值感知与风险偏好对系统演化稳定性的影响,进而仿真分析损失规避敏感度、碳税税率、奖惩力度等因素对演化结果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是将监管成本和征税成本控制在较低水平,发挥碳交易约束的外部作用,是促使化
【摘 要】 绿色金融是提升企业碳减排绩效的重要推动力。文章以环保基金为研究对象,基于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0—2022年的数据,实证检验环保基金投资对企业碳减排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环保基金持股能够提升企业碳减排绩效;环保基金持股能够通过促进绿色创新、增加环保投入,提升企业碳减排绩效;环保基金持股对企业碳减排绩效的提升作用在高竞争程度行业、非重污染行业、高市场化程度的企业更加显著。文章从环保基金投
【摘 要】 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相互渗透推动了金融生态环境的发展,并使之成为金融及相关领域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然而,现有金融生态环境理论在应对新经济现象和指导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存在滞后性,难以满足当前实践需求。文章采用文献研究和逻辑分析的方法,以金融生态环境理论演进为主线,构建了一套“基础理论→多维剖析→机制阐释→方法体系”的理论框架。首先,系统梳理了金融生态环境的理论起源与发展脉络,明确其不同
【摘 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但部分制造企业仍大量投资金融资产,挤占产业资本投入,导致经济脱实向虚,这种“产业空心化”会危及实体经济的发展,影响制造企业的价值创造。文章以2013—2022年A股上市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结合制造企业营运特征,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构建了综合的财务绩效指标,搭建了企业金融化、融资约束、财务绩效的关系框架,通过多元层次回归分析,得出研究结
【摘 要】 作为我国金融领域市场改革的重要举措,利率市场化改革对收入分配的作用有待研究。基于此,选取2009—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利率市场化改革能够促进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利率市场化改革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高研发投入强度进而提高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异质性检验表明,利
【摘 要】 文章以31个省份为研究对象,探析了新质生产力对共同富裕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能显著促进共同富裕发展水平提升,新质生产力与共同富裕发展均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性。新质生产力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新质生产力的集聚和扩散能够有效地提升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和协同发展,进而推动共同富裕发展水平的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区域异质性的新质生产力水平对地区共同富裕发展的贡献存在较大差异,相较于西
【摘 要】 产教融合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伴随智能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会计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在此背景下,通过产教协同培育智能会计人才迫在眉睫。文章基于新质生产力视角,以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为例,深入探讨智能会计人才培育的理论逻辑,剖析当前实践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具体措施包括以智技领航、实践强基、机制赋力和协同聚势四元赋能产教融合,从六个维度拓展教学蓝图,激活政府、企
【摘 要】 从会计成型与进步的演化史来看,会计的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息息相关。文章突破传统会计史学的线性叙事框架,将会计形态演进置于人类文明演进的宏观图景中进行系统性考察,通过解构性分析识别出政治、经济、管理、科技、文化这五大对会计而言极具决定性意义的文明因素,搭建了“文明要素—会计结构”的分析框架。进一步,分析了这些决定性因素对会计内在结构及发展方向的影响作用。现如今,世界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变革时期